(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中外汽車專利大戰的結局其實并不重要:在連綿數年的訴訟案中,中國民族汽車終將意識到,自己正處在獲得自立的前夜。短視和僥幸的抄襲將出局,研發自強的路徑逐漸清晰
國際先驅導報實習記者安同報道記憶中的2003年,通用訴奇瑞,豐田訴吉利,日產訴長城……一樁又一樁知識產權官司,把中國汽車公司老總們搞得焦頭爛額。
這種不平靜恐怕還要在2004年延續。日本本田汽車公司已經把河北雙環汽車公司連同其經銷商——北京旭陽恒興經貿有限公司告上了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本田認為雙環生產銷售的“來寶SRV”與本田“CR-V”非常相似,侵犯了本田在中國專利局注冊的合法專利權。
“消費者電話”是導火索?
4月6日,《國際先驅導報》就此事致電本田在北京的中國投資總部,其涉外廣報科的負責人朱林杰向記者講述了整個事件的經過。早在去年9月,也就是雙環“來寶SRV”10月正式上市的前1個月,本田在“來寶SRV”的公開宣傳資料上發現,其外觀設計與本田“CR-V”非常相近。公司認為這將誤導消費者,希望“來寶SRV”不要上市,“但遺憾的是,我們這種想法未能得到雙環公司的理解,雙環強行開始了該車型的生產和銷售”。在協商未果的前提下,2003年11月13日,本田以侵犯其專利權為由將雙環汽車及其經銷商告上了法庭。
據該負責人介紹,雖然本田“CR-V”1995年就已推出,但直到1998年才開始進入中國市場,并且全部從日本原裝進口。由于配額限制,至今本田“CR-V”在華銷量還不到1萬輛。2001年,本田將“CR-V”送到中國國家專利局注冊,次年專利正式獲批。
本田方面表示,“來寶SRV”上市后,本田從去年10月開始陸續接到消費者的咨詢電話,問本田“CR-V”能否用“來寶SRV”的零部件,因為后者的維修成本便宜。這直接刺激了本田的起訴。“實際上,來寶沒有采用任何本田的技術,這給顧客帶來很大誤導!敝炝纸軣o奈地說。
得知被起訴后,雙環方面說,“來寶SRV”跟本田“CR-V”雖有某些相似之處,但前者完全是自主設計的車型,并堅稱絕對沒有侵害本田的外觀設計專利。去年雙環一紙反訴,將本田告上石家莊中級人民法院。
“單方鑒定”不影響判決
本田雙環各執一詞,一切只有靜候法院最后判決。不過,北京大學知識產權法教授陳美章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采訪時表示,法院在審理過程中,即要按照中國專利法中的有關規定來進行,又要符合WTO的相關規則;為了維護最后判決的公證性,法院有時還需要請一些技術專家和法律專家做鑒定,判定究竟是哪一方侵權。因此,原被告雙方單方面所做的任何鑒定,都不能對最后判決產生任何影響。
曾在豐田訴吉利一案中擔任豐田公司訴訟代理人的北京金杜律師事務所律師史玉生也向《國際先驅導報》表示,對于外觀設計是否涉及侵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規定,由法院認可的相關公眾作出判定。
史律師舉例說,在豐田訴吉利一案中,“相關公眾”就是指打算買車的、正在買車的和已經買車的三類公民。兩個商標或車型是否相似,由相關公眾的一般注意力為標準!叭绻嚓P公眾認定兩個商標或車型在視覺效果上導致沒有顯著區別,法院就可據此判定一方侵權!
中國車走在創新邊緣
記者看到,本田“CR-V”和“來寶SRV”無論整車造型,還是發動機罩、后門,乃至前大燈、尾燈、門拉手都極為相似。不過,在國內一些車身設計專家看來,因為“相似”就認為是“侵權”未免顯得不合情理。
上海同濟同捷汽車設計專家張慶才曾參與波導新車的設計工作,他告訴《國際先驅導報》,現在借鑒學習在全世界都很普遍,“誰敢保證通用汽車生產車間里的車型沒有本田的身影?”對于一些民族汽車企業而言,最關鍵的就在于要將自己的設計理念融合到西方車型中,以符合中國消費者的審美要求。
張慶才坦言,借鑒學習與侵犯專利確實很難厘清,唯一辦法是回避別人的專利,創造自己的專利。陳美章教授認為,知識產權的開發道路上根本沒有捷徑;當代汽車設計在汽車成本里所占比重越來越大,而且設計本身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為了縮短生產周期和節約研發成本,少數汽車廠商不惜以侵犯別人的專利為代價使汽車項目匆忙上馬,顯然是一場賭博。“如果你暫時沒有能力做汽車設計,可以向其它成熟的企業申請技術許可轉讓,但是要付費。”
因知識產權引發的對民營汽車的不信任危機正在中國蔓延,即使被媒體反復炒作的“中華”轎車品牌,其自主知識產權也被稱為“有產權,沒知識”。但華晨寶馬董事蘇強對此自有評價:“我們不能再自力更生地從頭做起。我們出錢,拿創意,由國際專業公司搞外形和工程設計。有了產權,中華就不必像一些引進產品那樣要繳技術轉讓費、品牌使用費;有了產權,中華就可以在一年里作上百項技術改進,而無須每個改動都送到外國作幾個月的認證!
蘇強認為,所謂“知識”也有個從無到有的學習過程:“參與M1(中華轎車代碼)的設計,面對喬治亞羅這樣的大師,我們是小學生,只能在一邊看,跟著學;設計M2,我們的設計人員就有長進了,可以提出哪里存在問題,讓對方進一步改進;設計M3,恐怕我們的設計人員就可以一起動手了。”
因此,中外汽車的專利大戰似乎預示著,中國民族汽車已經處于獲得自立地位的前夜。短視和僥幸的抄襲將被蕩滌出局,而研發自強的路徑將逐漸清晰起來。
(稿件來源:國際先驅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