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改革的持續推進,使整個中國經濟更具有彈性;政府收入的基礎得到改善,也提供了長期改革的空間
謹慎樂觀
“中國正在進行的結構改革是比較深刻而且有長遠的影響的,也是非常緩慢地進行的。”標準普爾亞太地區主權評級主任周彬對《財經》說。此前不久,標準普爾剛剛發布的2004年亞太區主權評級報告中,中國的外幣評級已被調高到BBB+(因為中國的資本項目還未放開,人民幣不具備向外發債融資的功能,標準普爾對于中國尚沒有本幣評級),展望則由“平穩”轉為“正面”。
對此,周彬稱:“這反映了結構改革的持續推進,使整個中國經濟更具有彈性,政府收入的基礎得到改善,從而舒緩了政府的開支壓力,也提供了長期改革的空間。”
標準普爾對于中國的主權評級從1999年10月以來,一直維持在BBB的水平上,今年才調高到BBB+。在標準普爾主權評級的標準中,BBB級別意味著“適宜投資”的最低限。這一級別的國家或地區一般處于經濟改革初級階段,人均GDP為5000美元,政府的債務較高,資本市場不發達,而且政策透明度不高。
標準普爾的主權評級是一個政府債務信用的評級,主要考察一個國家或地區政府在財政調整和結構改革方面的政策及其效果。2003年,在被評級的18個亞太區國家和地區中,標準普爾調高了其中5個國家和地區(澳大利亞,馬來西亞,泰國,庫克群島和印度尼西亞)的主權評級,只有兩個國家(菲律賓和新幾內亞)被調低。中國也是今年經濟展望獲得“正面”評價的四個國家之一。
2月18日發布的這份報告顯示,中國政府在過去的一年中加快了金融體系的改革,這正面影響了中國的主權評級。這些改革包括做出了國有銀行上市的計劃,進一步解決銀行壞賬問題,國務院動用450億美元國家外匯儲備為中行和建行補充資本金等。此外,周彬對《財經》說,過去一年,隨著經濟改革的推進,政府的稅收增加,而中央和地方稅收結構也在改革,稅收的執行更嚴格,這有助于增加中國政府的財政收入。
緩步改革
不過,標準普爾方面并不認為中國改革腳步應該加快。標準普爾指出,盡管中國已經采取措施對國有銀行的資本金和內部管理進行強化,但整體而言其銀行體系的素質仍然較差。若中國在條件未成熟前貿然放松對資本項目的管制,則可能導致存款流出國有銀行,從而導致經濟的動蕩。
作為對比,周彬說,韓國的標準普爾主權評級變動較大而且較快,因為其經濟體制比中國成熟,足以承擔快速的改革。中國如果要加快改革,則需要考慮國情是否能夠接受。
政府也需要足夠的資金支持持續改革。在2004年,標準普爾將香港的本地貨幣評級展望調為負面,其中一個理由就是香港政府未能更有效地解決財政赤字問題,其預計在2008~2009財年平衡預算的計劃,不被標準普爾認同。但是周彬強調,香港政府仍然有很充足的財政儲備,有足夠的資金來維持改變其債信評級的改革。相同的,中國政府也必須繼續解決財政負擔的問題。
周彬對《財經》反復強調,“中國的改革是很緩慢地進行的。”這反映到主權評級上,則表現出穩定趨勢。事實上,1997年之后,標準普爾對中國內地的主權評級一直在BBB和BBB+之間浮動。
(稿件來源:《財經》雜志 作者:盧彥錚 轉載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