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9日電 三峽蓄水后的長江水質,不僅影響庫區沿岸人們的生產生活,也必將制約長江下游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據本周的《瞭望》雜志報道,2001至2010年的10年內,中國將投入近400億元,防治庫區及其上游的水污染。
據報道,蓄水前的三峽庫區是長江流域的一個重垃圾污染區,城鎮生活垃圾、工業廢棄物和船舶垃圾構成三大主要污染源。國家環保部門的調查顯示,僅在135米水位線以下,沿江就有210萬噸生活垃圾和3000多噸工業廢棄物,往上到175米水位間還有各類垃圾170多萬噸和大量工業廢棄物。同時常年在三峽庫區行走的7000多艘船舶,每年也要產生8200噸垃圾。
在眾多的垃圾堆中,最有名的就是奉節老縣城外的“庫區第一堆”。據奉節縣環保局副局長王傳貴介紹,所謂“庫區第一堆”就是奉節縣1980年啟用的較場壩垃圾堆放點。由于這里地勢平坦,垃圾不會被洪水沖進長江,到2000年已存積41萬噸垃圾,約占整個庫區二期水位垃圾堆存量的1/5。
重慶大學的專家對三峽庫區特別是奉節的沿江垃圾作了研究,結論是蓄水后大江被攔腰截斷,長江水流變緩,自凈能力差,庫底的垃圾堆如果不處理,就會形成近岸污染帶。按照《長江三峽工程三峽水庫固體廢物清理技術規范》要求,奉節較場壩垃圾場有25萬噸垃圾需要徹底清運,為此國家給奉節撥付專款300萬元。
報道說,就在轟轟烈烈的大清庫過程中,整個三峽庫區共有238萬噸生活垃圾、242萬噸固體廢物和17000噸危險廢物等被緊急轉運到135米水位線上。同時被清理的還有11萬多處一般污染源、1500多處傳染性污染源和38000多座墳墓。近300萬株林木也被及時“請”了出來。
王傳貴介紹說,三峽庫區蓄水后,奉節縣城的垃圾再不會進長江。國家已投資9000萬元,在新縣城附近興建了一個大型垃圾填埋場,可以使用30年左右。在忠縣、萬州等地,同奉節一樣,進入國家規劃的首批13個垃圾處理廠已相繼建成投入使用,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庫區垃圾對江水的危害。
與此同時,國家有關部門也對船舶垃圾實行嚴格管理,要求所有船只必須按時定點上繳垃圾,詳細記錄以備查驗。
據悉,按照國家總體規劃,三峽庫區最終將建設近200個垃圾處理場,使庫區的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但報道說,受建設進度的影響,現在沿江集鎮特別是臨近長江支流的集鎮,垃圾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對庫區水質還存在威脅。由于沒有相應的垃圾處理站點、環保人員和環保設施,庫區不少鄉鎮的垃圾依舊到處亂扔,有些集鎮還集中把垃圾傾倒在長江邊上或長江的支流里,給庫區水安全帶來隱患。(記者:陳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