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企業家》稿件務經書面授權并注明摘自《中國企業家》。)
昔日股市的爭議人物,今日投身中歐商學院,許小年自謂“隨機行走”
“在投資銀行做了七八年了,時間太長了。”3月3日,在北京希爾頓飯店的一間客房里,已正式從中金公司卸任的許小年向《中國企業家》雜志記者這樣說了第一句話。他遞過了自己的新名片:“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及金融學教授”。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就開始盛傳許小年將離開中金,到2004年春節前后終于塵埃落定,許正式加盟總部設在上海的中歐。
此番“客訪”北京,許小年的主要任務是為“中歐管理論壇暨2004年EMBA北京班招生咨詢會”助陣。按照中歐在媒體上發布的廣告,從2月28日起,許小年分別在大連、北京、青島三地做題為《蓄勢待發的中國金融改革》的主旨演講。北京是許小年此行的第二站。
“形勢變化太快了。最初定的題目是‘蓄勢待發’的中國金融改革,演講前我改成了‘箭在弦上’的中國金融改革,現在看來得用‘箭已離弦’的中國金融改革了。”在3月3日下午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行的“中歐管理論壇”上,許以這樣的開場白一下子調動起了中歐“潛在學員”們的情緒。
“我知道,很多人是沖著許小年教授來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馬遇生在推出許小年的“壓軸演講”之前如此表述。而從現場的氣氛看,在經歷過中金的風風雨雨之后,許小年的人氣依然很旺。
“您從人民大學來到中金,然后今天又站在中歐講臺上,有一些什么體會和感悟?”在演講結束后,一位大學生懷著崇敬的心情向許小年發問。
“對我們的大學生確實想說幾句話。希望你們能好好研究一些問題,安安心心地在校園里面坐兩年冷板凳,讀兩本書,學一點真東西,不要忙著去外面炒股票,不要忙著配個手機去做生意。不要那么浮躁。”
此際,許小年對于做學問“不要那么浮躁”當有更深一層的感悟。
“只允許一種意見存在,市場就搞不起來”
《中國企業家》:2001年8月我曾經采訪過您,當時你指出股市的“泡沫比較多,股票價格脫離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今年2月初,國務院發了一個“九條意見”,您在一家媒體上說,這個意見是“正本清源”。我想知道您自2001年的“風波”過后,兩年多來,對這個市場的判斷有沒有發生一些變化?
許小年:發展中國資本市場,大家都同意。關鍵是發展一個什么樣的市場,怎樣發展這個市場的問題上,有不同的看法。我覺得有不同的看法都很正常,大家應該是在一種平靜祥和的氣氛中來討論問題。和兩年前比起來,我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看法沒有什么太大的改變。我認為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就一定要發展資本市場,但并不是隨便什么市場都行,要發展“有效市場”。“有效市場”的嚴格的學術的定義就是在資本市場上,價格應該反映資產的價值。如果你炒作股票,就在價值上加上了一層泡沫,這樣形成的價格會給社會送出一個錯誤信號,使資金不能流到最有效的行業,流到最有效的公司里去。一些績優的大盤藍籌股,它的業績好,價值高,但是因為盤子大,比較難炒作,價格反而上不去,這些公司反而得不到資金,這不是明顯的資源錯配嗎?從這個角度看問題,我贊成擠壓泡沫。
有些人經常說我是“看空派”,實際上我想發展中國資本市場的心情,并不比任何人弱,我著急的是什么?我著急的是這個市場效率上不去,資本市場不能很好地為我們實體經濟服務。
《中國企業家》:當時大家給你扣上“推倒重來論”、“千點論”這樣的帽子,是不是因為您在如何發展資本市場的想法上過于激進?您現在這兩年有沒有反思當時的想法?
許小年:我覺得我不是“激進”,應該說我沒有和社會,沒有和投資者做很好的溝通,使得有一些人誤解了我的意思。
《中國企業家》:你說的投資者指的中小投資者還是……?
許小年:都有啦,當然拋開那些進行人身攻擊的人暫且不論,不少人確實認為我當時的看法過于悲觀、態度過于謹慎。
《中國企業家》:你認為你不是一個悲觀論者?
許小年:不是,我從來不是悲觀論者,我也從來沒有主張過激進的改革。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到今天,確切地說是在兩年多前,已經是危機在望,已經是不改不行了。市場的調整一旦開始,誰也擋不住。與其從高位上掉下來,不如在低位上調整,價格推得越高,將來給中小投資者造成的損失越大。
《中國企業家》:我想證實一下,當初你到底有沒有說過什么“千點論”、或者是“推倒重來”這個話?
許小年:這個都是白紙黑字的事情,你去查一查,把“推倒重來”和“千點論”扣在我頭上的始作俑者,看一看他們的文章,是不是對我在什么地方的講話、或者我寫的文章的準確無誤的引述。沒有,我沒有看到過任何這樣的引述。
《中國企業家》:總之當時很多投資者對你的觀點很憤怒,你怎么看待他們的憤怒?
許小年:搞市場經濟就應該承認每個人的利益,尊重每個人的觀點。只允許一種意見存在,市場就搞不起來。資本市場一定是一部分人“看多”,一部分人“看空”,才有交易,否則你“看多”的人上哪買去?你“看空”的人上哪賣去?你想到過沒有,中國的文化意識里面允不允許對立?允不允許分歧?不允許分歧,不允許不同意見的存在,這種做法本身和市場經濟的精神是相違背的。我們要不要反省一下,中國的傳統文化里面,是不是有很多和市場經濟不相適應的地方,現在是不是也該調整了?
《中國企業家》:在您的職業生涯中,中金是不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您怎么評價在中金的這幾年?
許小年:沒什么好評價的,我覺得評價過去沒有什么意義。我只是希望把我學到的一些經濟學的道理,跟投資者也罷,決策者也罷,能夠有一個很好的溝通,能夠對他們有所幫助。現在國內的一些討論,往往局限于口號式的:比如說把“推倒重來”安到我頭上,然后“痛打落水狗”,并沒有深入討論問題的實質,這對經濟、對國家、對個人都沒有任何益處。我總是感覺到我們太浮躁,靜不下心來去研究、去思考一些關于資本市場的經濟學和金融學的基本原理。
《中國企業家》:但是在一家需要盈利的投行,你能做到多大程度上的獨立?在中金這個位置上,有沒有影響到您期望的那種學術研究?
許小年:肯定有影響。比如2000年的時候我對股市的看法是認為泡沫已經很嚴重了,風險越來越高。中金的客戶,一級市場的、二級市場的客戶就都不高興了,就托人帶話來了,說:“你講話要注意。”我剛才講知識分子做研究應該是獨立的。在投資銀行里面,起碼從法律上,從監管上,要保證研究部的獨立的聲音,規定業務部門不得影響研究部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結果。所以盡管有來自客戶的影響,我覺得我基本上還是能夠有足夠的表達自己的觀點的空間。
《中國企業家》:離開中金是不是有一種淡出江湖的感覺?
許小年:不管在哪里,我做的事情都是一樣的,還是做研究。
《中國企業家》:中歐會是您一個長期選擇還是一個過渡?
許小年:不知道,資本市場上有一個很知名的“隨機行走原理”,我也是“隨機行走”。
“保護投資者并不是保證投資者的回報”
《中國企業家》:這兩年多來資本市場的變化,有沒有印證你當初的一些設想?
許小年:有一些。比如說隨著機構投資者的增加,大家對價值投資的認同程度越來越高。而中小投資者通過在市場上經歷的一次又一次的教訓,現在也都開始向價值投資的理念靠攏,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趨勢。為什么中國的股市不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是因為原來我們的投資者不看基本面。現在逐漸轉到了看基本面,看資產的真實價值,確實是很大的進步。
《中國企業家》:現在所謂的“績優藍籌股”,您覺得它確實有投資的價值,還是有另一種炒作行為在里面?
許小年:相對而言,它的投資價值,毫無疑問高于我們曾經在市場上炒的那些ST股。
《中國企業家》:但其實我們也可以看到,所謂的績優藍籌股,大多是國有控股的大型企業,它們的公司治理不是特別的完善,良好業績的可持續性似乎也不太樂觀。
許小年:這是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怎么樣把我們上市公司的機制進一步完善。確確實實在上市公司里面,大多數是國家控股的公司,我個人認為國家沒有必要在這些行業控股上市公司。隨著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入,國家在這些企業當中的股份應該減少。
《中國企業家》:關于現在股市的發展,大概有兩種意見,一種是強調全流通,解決根本的體制問題。另外一個就是強調對中小投資者的保護。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許小年:這兩者并不矛盾,全流通也是保護投資者的措施,不流通的話,國有和法人大股東就永遠處于控制地位,就會傷害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很明顯的一個例子:大股東要增發,小股東不同意,一投票,大股東輕易拿到三分之二的多數。為什么?因為不流通。所以全流通和對中小股東保護應該是一致的。
《中國企業家》:但市場上一傳全流通股市就下跌,又傷害了投資者的利益。
許小年:這是長期沒有搞清楚的一個問題,保護投資者并不是保證投資者的回報,這是兩個根本不同的概念。以為保證投資者進入股市只賺不賠就是保護投資者,這是天大的誤解。什么是對投資者的保護?是透明度高,是規則清晰,是執法嚴格,是游戲規則公平。現在你不流通,游戲規則不公平,這是對小股東利益最大的傷害。實際上,前些年談全流通的時候,一談市場就跌,這兩年好了,談全流通市場好像還漲一點,這是很大的一個進步。
《中國企業家》:對九條意見出來之后的股市,你有什么展望?
許小年:正如我說過的,這是一個“正本清源”的文件,明確了我們長期以來糊涂的問題,就是要資本市場干什么?資本市場要為實體經濟服務。意見里寫了四條功能:“促進資本形成、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完善公司治理機制”,所有這些功能都在實體經濟中。一句話,股市要為實體經濟服務,股市不能自我循環、自成體系。股市發展得怎么樣,光看指數、看交易量、看開戶數是不行的,最終要看多大程度上促進了實體經濟中長期資本的形成,要看在多大的程度上促進了實體經濟中的資源優化配置。要看在多大的程度上促進了實體經濟中的結構調整,要看在多大的程度上完善了公司治理機制。只有大家形成這樣一個共識,資本市場才可能健康地成長。
許小年簡歷
1953年出生
1981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獲工業經濟學碩士學位
1981年-1985年,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1991年畢業于加州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1991年-1995年,在美國馬薩諸塞州Amherst學院擔任助理教授
1996年,任世界銀行咨詢師
1997年-1998年,任美林證券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
1999年加盟中國國際金融公司,被聘為研究部董事總經理
2004年2月,加盟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被聘為全職教授
稿件來源:《中國企業家》 作者: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