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今年是莎士比亞誕辰440周年,這位偉大的戲劇家和詩人不但以其早已蓋棺定論的文學成就被人們不斷景仰,關于他自身的種種傳說也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圣喬治節(jié)
每年的4月23日是西方的宗教節(jié)日“圣喬治節(jié)”。對于莎士比亞是否是出生在1564年的4月23日,還沒有得到最后的定論,人們只知道他是在圣喬治節(jié)的三天后在圣三一大教堂里接受了洗禮。但是當他在1616年的4月23日去世后不久,關于這位英國最偉大的詩人出生和去世都是在圣喬治節(jié)的說法就開始廣為流傳。
“仙人掌果”酋長
在中東,至今流傳下一種傳說,認為莎士比亞實際上是阿拉伯人,有時候他還被稱為“酋長艾爾·蘇拜爾”,在阿拉伯語中是“仙人掌果”酋長的意思。
韻文體Vs散文體
大多數(shù)的莎士比亞的戲劇使用了韻文和散文。而沒有一部戲是完全用散文體寫的,但是卻有5部戲是專門用韻文體寫的。所有這5部戲都是歷史劇,都是在他的寫作生涯的早期完成的,它們是:《亨利五世第一部》《亨利五世第三部》《約翰王》《愛德華三世》以及《理查二世》。在一部戲里使用散文體最多的是《溫莎的風流娘們》(87%)。
臺詞
在他最有名的劇作《哈姆雷特》里,哈姆雷特是最主要的莎士比亞式的演講角色,有將近1500行的臺詞。這幾乎和《錯誤的喜劇》的所有臺詞一樣長,那部戲有1786句臺詞,是莎士比亞最短的一部戲劇。有意思的是,在《奧塞羅》里,反面角色伊阿古有1098句臺詞,是戲里最大的角色,比奧塞羅還要多,奧塞羅只有887句。而莎士比亞最主要的女性角色埃及女王克里奧佩特拉,只有686句臺詞。
遺忘倫敦
《特洛伊羅斯和克雷西達》19世紀后期在巴伐利亞、澳大利亞和法國上演。但是這部作品的劇本一直沒有印刷成現(xiàn)代的文本,直到1912年這部戲才在倫敦出現(xiàn),但現(xiàn)在也很少演出。
造詞專家
在英國,有很多詞的表達方式現(xiàn)在被承認是在莎士比亞的作品中第一次出現(xiàn)的,包括“elbow room”(活動余地)、“l(fā)ove letter”(情書)、“marriage bed”(婚床)、“skim milk”(脫脂乳)、“wild goose chase”(無望的追求),以及“what the dickens?”(究竟是什么呀?)等等。
匈牙利崇拜
這位游吟詩人在大約200年前就已在匈牙利獲得了崇高地位。在1878年,當俄文的莎士比亞劇本還在從法語和德語翻譯的過程中時,那時每一部莎士比亞的戲劇就已經從英語直接翻譯成了匈牙利文。
同性戀
好幾個世紀以來,英語文學評論家一直試圖掩飾一個事實,那就是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實際上是向一個男性愛人所做的表白,但是人們現(xiàn)在也無法確知,在他的時代里讀者是否會因為這點而感到震驚。無論如何,在莎士比亞生前看來沒有人發(fā)現(xiàn)這一點。
哈姆雷特與哈姆奈特
莎士比亞和他的妻子(安·哈莎威)有三個孩子:生于1583年的蘇珊娜,以及1585年出生的雙胞胎朱迪斯和哈姆奈特。一些人認為寫于1599年的《哈姆雷特》,記錄了在1596年11歲的哈姆奈特死后莎士比亞內心的傷痛。而在寫于1596年前后的《約翰王》里,康斯坦絲在預見到她年幼的孩子的死時也陷入到了深深的痛苦中。
男演女
在莎士比亞的時代,舞臺上基本上都是由男人來扮演女性的角色,當時女人是不能上臺表演的。在最近的演出季里,倫敦的“莎士比亞的世界”劇團同時排演了全部由男性成員出演的《第十二夜》,以及全部女性演出的作品《理查三世》和《馴悍記》。1922年,當時年僅14歲的勞倫斯·奧利弗在他的男生學校里扮演了“潑婦”凱特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