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來,關于全國銷售電價平均每千瓦時上調1.4分的消息滿天飛,與之相關的各利益方都聞風而動,深滬兩市的電力板塊也以強勢漲升來予以回應。但頗為蹊蹺的是,作為電價調整的主管部門--國家發改委目前并未就電價上調一事作出正式公告。國家發改委新聞辦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中稱,此事是“以訛傳訛”。
因此,此次電價上調是謠傳,還是發改委擬訂中的草案被提早曝光,從而陷入“澄清困境”,抑或是故意隱而不發以測試公眾對此事的反應,并據此定奪下一步,一切還有待觀察。
此前,從今年1月1日起,除居民、農業生產用電外,全國范圍內其余各類用電價格每千瓦時已經統一提高8厘。有專家預言如果此次調價屬實,年內還可能有第三次電價上調。
但另有專家則認為,上調電價是“頭疼醫頭”,并不適用于電力投資,而應該是建立在對長遠供需預期上進行合理規劃與決策。
政府調控價格疏導電價矛盾
據悉,這次調整銷售電價的目的是為重點解決電網經營企業建設與改造投資還本付息問題,同時適當解決煤炭價格上漲、部分發電企業執行政府定價電量不到位和部分地區新投產發電企業核定上網電價等問題。
此次調整,西部地區電價每千瓦時提高二到三分錢,中部、東部地區電價每千瓦時提高零點五到二分錢。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劉振亞在一次高層會議上曾指出,電力供應形勢依然嚴峻,公司在電網發展和經營方面還存在一些困難和挑戰,部分企業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和經營風險。這需要通過內外兩方面的工作,逐步改善公司經營狀況,增強盈利能力,為下一步有效實施資本運作和公司融資戰略,加快電網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中國能源網CEO、能源專家韓曉平指出,國電拆分之后農網改造、城鄉同網同價等一系列原因導致電網企業包袱沉重,調價雖然會給電網企業帶來一定的增收,但政府更應該雙管齊下,在調價的同時針對電力體制管理問題制定對壟斷行業的監管機制,壓縮壟斷行業的利益空間,從而從根本上解決部分壟斷行業負債沉重、利益空間小、利潤空間大的問題,使企業實現良性發展。
據了解,發改委規定,此次電價調整,農業生產用電、中小化肥生產用電價格不作調整;商業用電價格按照與工業電價保持合理比價的原則調整;調整居民電價的,要按規定程序召開聽證會,同時采取措施減緩電價調整對低收入居民的影響。對部分高耗能行業,將按國家產業政策試行差別電價,以利于抑制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高耗能企業盲目發展,緩解當前電力供求緊張的矛盾。
發改委還決定,堅決取消地方自行出臺的優惠電價措施。發改委和電監會將加強對優惠電價的清理規范工作的督促檢查。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省(區、市),將提請國務院予以通報批評,并通過媒體公開曝光;對繼續執行地方政府越權出臺優惠電價措施的電網經營企業,將依法予以查處。
韓曉平認為,電價上漲不是壞事,但政府必須要使漲價程序更加透明,要進一步發揮人民代表大會的作用,嚴格遵守《價格法》中關于聽證會的有關規定,展開價格成本調查之后召開聽證會。
他指出,政府必須對電價上漲的來龍去脈進行公告和宣傳,從而預防因誤解而產生社會負面作用。有業內專家指出,應當建立一個良好的合理的能源定價機制,不能把能源問題集中在中央手中,政府應該協助并監督地方根據地區差異對癥下藥。
電價調整牽一發而動全身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電力行業研究員姚偉指出,雖然此次調整的是電網公司的銷售價,但發電公司也會受益,“雖然我不清楚具體數額,但發電公司應當能夠從電網公司新增的收益分配到一部分”。
具體而言,姚偉認為,擁有地方電網的小水電公司和上網電價與銷售電價掛鉤的長江電力將從銷售電價調整中間接受益。此外,原無上網電價機組、新建機組的電價空間矛盾將有望獲得解決,華能國際(600011)和國電電力(600795)等公司將受益。對火電企業而言,銷售電價提高有助于解決“市場煤,計劃電”的矛盾,補償燃煤成本的上升。對投資者而言,銷售電價提高還有助于保證新建項目回報率,吸引多元投資,分散銀行信貸風險。
方正證券能源電力研究中心分析師則指出,電價調整對發電企業的影響有幾個方面,一是為今后煤電價格聯動政策大范圍出臺,為徹底解決“市場煤、計劃電”的矛盾預留空間;二是為部分地區新投產發電企業核定上網電價,解決原無上網電價機組、新建機組的電價空間矛盾,目前浙江、江蘇、河南、安徽和湖北等地原網屬電廠獲批上網電價即是例證。三是保證新建項目回報率,吸引多元投資進入電力行業,分散銀行風險。他還指出,后續發電企業的上網電價有進一步上調的可能。方正證券分析師認為,電力的發展帶動了整個電力設備行業的發展。
電力固定資產投資主要由電源投資和電網投資構成,其中電源投資主要形成對電站設備及電力環保設備的需求,電網投資主要形成對輸變電“一次設備”和“二次設備”的需求。作為電網建設的最大的投資主體的電網公司,其盈利空間提升后將增強其投資能力,有望帶動電力一、二次設備快速發展。
方正證券分析師指出,電價提高包括國家行業結構調整將加快。國家對行業進行調控后,一些競爭實力強大的電解鋁企業將獲得較為優越的生存環境,而一些規模小、生產能力落后的企業則有可能淘汰出局。另外,目前電價提高,氧化鋁價格暴漲,生產成本增大后也會使電解鋁行業加快重新洗牌。其次,企業間的重組將越來越明顯。結構調整后,剩下的是有實力企業之間的較量,這必然會拉動企業之間的兼并重組。更明顯的一點是電解鋁上下游企業會加強合作,如生產煤的企業與發電廠之間、電廠與電解鋁企業、電解鋁企業與氧化鋁企業之間的合作重組。
他還指出,水泥生產是一項資源消耗高、耗能高、污染環境的行業,近年增長過熱造成能耗運力緊張,也導致水泥企業面臨煤電運供給不足和漲價雙重壓力,據測算,2004年水泥行業生產將需要消化煤、電、運等各種漲價因素100億元以上。這次電價調整無疑將加大這方面的經營壓力。
韓曉平認為,據統計,中國企業的電耗是日本的10倍。中國電價確實偏低,提高電價有利于促使相關企業投入更多資金開發新技術以降低能耗,同時也會限制某些行業過度投資。
韓曉平還指出,此次能源危機的重要意義就在于使中國自上而下地增強了能源效率意識,能源戰略是核心戰略,政府制定相關政策必須要圍繞它進行,而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可持續發展。
供需增幅驚人電力投資“高燒”
自2003年以來,我國電力供需增長幅度驚人。方正證券能源電力研究中心的報告指出,2003年我國的發電量、用電量增速是改革開放以來最快的一年,全國發電量達19080億千瓦時,增長15.3%;用電量18910億千瓦時,增長15.4%。2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出現了電力供不應求的局面。
平安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1999年至2002年,全國發電總量增速保持在6.5%以上,但均不曾超過11%,全國用電量的增速則在6.6%—7.9%之間。這種高速增長的趨勢延續到了2004年。
國泰君安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則指出,2004年1—2月份全國發電總量增速達到19.5%。該報告認為,考慮到政府對于國民經濟結構調整和宏觀調控,2004年電力需求增速水平可能會控制在13%—15%之間。
就長期供求趨勢而言,姚偉認為,在用電需求得到適當控制的情況下,到2006年電力供需可基本達到平衡。姚偉指出:由于宏觀經濟的持續向好且主要電力消費行業穩步增長,2004年的電力需求仍將增長。
僅從股票市場投資者對電力股的追捧著眼,電力行業的火爆即可見一斑。去年11月,大盤一遍慘綠,被稱為“水電航母”的長江電力仍執意踏浪而來,首發成功募資近100億元人民幣,其二級市場投資者參與配售的市值占市值計算日總流通市值的比例達到77.5%,創下自配售實施以來參與率的新高。其后,涪陵電力(600452)和郴電國際(600969)這兩家電網股相繼首發上市。
就在內地尚在歡度五一黃金周時,在香港和倫敦上市的北京大唐發電(991.HK)60億元之巨的“A”計劃提速。5月7日,北京大唐發電宣布擬向證監會申請發行不超過10億股A股,集資不超過60億人民幣,用于10個發電項目的建設。該公司稱,此次發行A股所得資金仍不足以支付這6個項目所需,資金缺口將由公司內部資源解決。該公司今年一季度發電量較去年同期增加37%,上網電量較去年同期增加36.7%。公司稱發電量增長主要由于北京、天津及唐山電力需求強勁。
國家能源管理體系亟須進行系統性調整
證券分析師普遍認為,強勁的需求將使今后幾年內電力行業處于高度景氣狀態。但問題的另一方面在于,亢奮狀態中的電力投資是否已經出現過剩的苗頭?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資深電力行業研究員曹燕萍告訴記者,2003年,我國電力行業出現歷史上最大的供求缺口,拉閘限電成為部分地區常見的現象。曹燕萍指出,在2003年的供求缺口以及盈利的刺激下,大量未經發改委審批的電力項目上馬,“按照發改委擬訂的十五規劃,在2006年實現電力供求平衡原本沒有問題,但電力投資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失去控制,地方的許多項目超出了發改委的規劃。由于電力項目有一定的建設周期,我們預計在2007年、2008年左右可能出現電力富裕的情況”。
1998年我國首次解決缺電問題,并出現少量富裕。1999年、2000年的電力項目開工規模隨之減少,進而導致2001年、2002年的投產裝機較少,但同期宏觀經濟卻進入了與之相背離的高速增長周期。電力供給相對壓縮與需求相對增長“撞車”,曹燕萍認為這是導致當前缺電的一個根本原因。
曹燕萍指出: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之下,預計到2005年、2006年電力的需求會逐漸回落,然而,如果電力投資在2004年、2005年依然大幅度增長,很可能出現供給增速的上升與需求增速下降二者“撞車”的尷尬局面。
著名經濟學家、首都經貿大學教授劉紀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作為基礎產業和一種特殊的商品,電價不能隨行就市。國電拆分之后的結果是如今的電荒和電價上漲,這就需要有關部門對前一階段的電力改革進行反思,為下一步電力改革總結經驗和教訓,從這一意義來說,電力改革遠遠尚未結束。對于有觀點認為忽而電荒、忽而電力過剩的兩種極端是經濟發展引發的,劉紀鵬表示,其深層次原因是目前電力行政審批壟斷沒有被打破造成的,造成的結果之一是電力投資體制不合理。如果不解決電力行政審批壟斷等深層次的問題,電價還將繼續上漲,這一點已初現端倪。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指出,國家要從根本上緩解我國電力緊張的情況,整個政府體制都要進行系統地調整,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一、對目前的稅制進行調整,通過稅制改革鼓勵企業降低能耗;二、盡快建立能源部;三、重視技術,鼓勵發展先進技術,通過技術實現消費者直接參與競價上網;四、盡快制定國家能源戰略。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