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8月23日電 今天在滬舉辦的“中國強勢品牌電視論壇”上,上海知名企業南極人集團董事長張玉祥語出驚人:上海產品在質量和品牌上都曾一度穩居全國之冠,但近20年來“海派”老品牌卻相繼衰亡,其地位已被其他省市新興品牌逐漸取代。
一項調查表明,盡管至目前上海還有30多個全國著名品牌,但是這些品牌的含金量加在一起還不如一個青島啤酒。這顯然與上海擁有中國經濟發展“龍頭老大”的地位極不相稱。張玉祥為此呼吁上海企業迅速發起一場“海派品牌復興”運動,力爭5年內使海派品牌重回昔年王者地位。
此間有消息稱,上海市政府從上世紀90年代起,一直也在極力扶植并重塑上海品牌。而由企業自主發起并倡導,無疑將使海派品牌復興駛入快車道。
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上海一直是全國工商業的龍頭,從化妝品到服裝,從自行車到手表,從糖果到牙膏,從縫紉機到收音機,涌現出大量享譽全國的著名品牌。最重要的是,在人們心目中,上海品牌就是優質、時尚的代名詞。但最近20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就國外而言,大量國際品牌紛紛涌入中國,其數量和市場份額均呈爆炸性增長之勢,這對國內民族品牌的發展帶來了近乎顛覆性的壓力。就國內形勢而言,長江后浪推前浪,更多擅長市場運作的企業迅速后來居上,在與國際品牌競爭中打造出了一批有一定影響力的民族品牌。相比之下,上海品牌卻日漸式微。
分析人士認為,上海作為國際口岸和中國沿海開放地區首屈一指的商業中心,數以百計的國際品牌,多達百家的世界500強跨國公司,幾十家世界頂級的金融機構,現均已落戶其間,越來越多的國內著名企業也開始將總部移師滬上,其市場經濟機制相對最為完善,開放化意識和國際化能力最為突出,新型商務中介服務產業最為發達,品牌化運作潛力最為強大。因此,海派品牌復興具有其他城市無法比擬的優勢。
呼吁復興海派品牌的張玉祥還提出“新海派”概念,他說,所謂“新海派”,就是在改革開放的大環境中產生,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市場競爭中成長,在充分競爭的市場打拼中生存和壯大,對市場化機制有全面深入的參與和領悟,具有開拓、進取、開放和寬容的經濟文化胸懷,并擁有全球性經濟運作眼光與能力,始終把目標瞄準國際先進水平的新一代上海企業界實踐群體。
張表示,海派品牌復興的主體及核心,就是這樣的新海派。“上海老品牌曾以其優秀品質當之無愧地引領中國經濟風騷,以新海派為首的上海品牌復興運動將以品質第一、服務第一、品牌第一再次引領中國品牌新的風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