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雖然中央氣象臺人士說,這一次對“云娜”的登陸地點預報“幾乎毫無偏差”,但在浙江及臺溫州地區,早已嚴陣以待的人們在與“云娜”的游擊戰中仍然破綻百出
文/王剛
8月9日,星期一,位于杭州市水利廳內的浙江省防汛抗旱總指揮部風平浪靜。
一大早,主任姚月偉來到辦公室。最近一段時間,浙江省局部地區遭遇的干旱令他頭疼不已。
上午10時左右,有人匯報說,國外有氣象網站預報,在我國以東海面有臺風形成,且已經被編號為14號臺風。當時,數家國外氣象網站都一致認定,14號臺風在今明兩天內將朝東北方向移動,“也就是說,不會正面襲擊我國沿海。”姚月偉說,起初我們以為這是個好兆頭,“這意味著浙江局部地區的干旱將得到有效緩解”,上下還蠻歡欣鼓舞的。
然而,局勢僅在幾個小時后就發生了變化。
“最不愿看到的可能”
下午3時左右,先是美國一家氣象網站預報:14號臺風可能朝西北偏西方向移動。當時,這種說法還未得到國內外氣象網站的普遍認同,卻已經在指揮部內引起了恐慌。歷史上,每年8月份登陸浙江的臺風都是“來者不善”,它們多是強度大、殺傷力大、動輒成災的強臺風。
隨后,國內各氣象網站對14號臺風編號并開始跟蹤。
10日上午,國外各主流氣象網站對14號臺風的預測開始“向西倒”。持“臺風轉向西吹”的看法得到了普遍認可。14號臺風被正式定名為“云娜”。
中午,經國內外專家多方會商預測,14號臺風將于12~13日在我國東部沿海登陸,“但確切登陸地點尚無法認定”。當時氣象界內部盛傳兩個可能,一是“云娜”臺風的登陸地點將在福建,“如果在那里對于中國大陸的影響不是很大”,姚月偉說,因為臺灣島本身是個天然的屏障,它將很大程度上消弱臺風強度。
但是,仍然存在另一個可能:“云娜”臺風將正面襲擊浙江,“這是我們最不愿看到的”。10日下午,浙江省防汛抗旱指揮部便向旗下30家成員單位發布信息,并向上級部門申請啟動應急預案。通知中強調,本次臺風強度大、風速快、天文潮位高,并用“歷史罕見”來形容。
由于自去年以來,浙江多數地區久旱無雨,群眾盼雨心切,多數人認為這場臺風將帶來豐沛的降水。“我們生怕當地群眾產生麻痹、松懈思想”。姚月偉說,省里自一開始就不敢松懈。當日晚間,全國人民在收看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時,都發現了一個微妙的變化:以往的氣象小姐卻換成了一位“上了歲數”的學者,這位學者不是別人,正是中國國家氣象局局長秦大河——這顯示,“云娜”已經驚動了北京。
“云娜”與人類捉迷藏
一份來自樂清市的《防御2004第14號臺風工作動態》顯示,8月10日下午,當地防汛抗旱指揮辦收到來自氣象部門的14號熱帶風暴消息。該辦隨即啟動了防汛預案,并開始密切監視“云娜”動向。起初,防臺風工作重點落在一些小型水庫及沿海各重要水閘上。
11日上午9時起,樂清市開始向各單位及各鄉鎮轉發防汛通知。
下午17時30分,在溫州市召開的緊急電視電話會議中,確定此次防汛抗臺的工作重點為四個方面:造船業、山塘水庫、危房及地質災害點。
姚月偉稱,“臺風登陸6小時前”,浙江全省已做好了相關人員撤離的準備。但事實上,至少在溫州,由于當時始終無法確定“云娜”的登陸地點,決策者舉棋難定,人員撤離被一拖再拖。
直至12日中午12時,樂清市防汛指揮部才下發了一份《要求做好安全撤離準備的緊急通知》,但具體撤離哪些人當時尚未定論。此時,風已經很大了。
按照當時浙江省氣象局的預報,云娜臺風將在浙江東部登陸,通知沿海各市必須一律做好防汛準備。
而來自各市氣象臺的預報卻與省臺的預報多少產生了一些出入。
12日15時,溫州氣象局發出預報:“云娜”已經到達溫州東南方向210公里海面。并以每小時20公里的速度朝西北方向移動。預計20點到23點在飛云江口到臨海一帶沿海登陸,最大可能在溫州市甌江口至樂清灣之間登陸,并繼續向西北方移動。
來自臺州市氣象局的預報也認為,臺風將“很有可能正面襲擊溫州”,而不是北邊的臺州。
針對以上信息,15時30分,溫州市緊急決定轉移臨海群眾。最后統計共有18萬人被轉移。
與此同時,溫州市區狂風大作、雨流如注。蹬人力三輪的李丙華被迎面而來的颶風掀翻在地。事后,他指著腰部半尺來長的傷疤對記者說,“近10年來沒見過這么大的風”,他是受傷之后才得知臺風來襲的消息。
像他這樣對臺風渾然不覺的人不是少數。有說法是,在溫州,很多打工的外來人口缺乏對臺風的基本認識。
16時,氣象局預報:臺風時速已達29公里,預計登陸時間將再次提前。此時,溫州市氣象局發出警報,仍認為“云娜”將在甌江口和樂清灣之間登陸。整個溫州嚴陣以待,而此時,“云娜”后來真正的登陸點——臺州溫嶺,尚渾然未覺。
臺州市建設銀行任職的華先生在12日下午快下班的時候才接到通知。通知上說,夜間將有強臺風,請各家做好準備。他隨即給在醫院上班的妻子撥了個電話。妻子在電話中說,剛剛接到通知晚上不讓回家,“要待命”。而那時候街上已經走不成人了。
17時30分,溫州市氣象局仍然預測:“云娜”即將在樂清清江登陸。
19時30分,海上風速已高達每秒58米,風力遠遠超過12級。此時,溫州市氣象局與舟山氣象局會商后,再次認定“云娜”將在樂清清江登陸。
但此時,在海上徘徊了60個小時的“云娜”竟然避開氣象局的全程追蹤,在臺州市溫嶺石塘鎮悄然登陸。
差之毫厘,謬之千里,“云娜”臺風的這一偏差,徹底打亂了當地部門事先的排兵布陣。
在臺州,按照先前當地氣象局的預測,臺風風力將達10~12級。而事實上,臺風強度卻“超出事先預料”,最高竟達17級。
在采訪中一位當地媒體記者曾直言不諱的說,由于當地氣象部門始終沒有做出“臺風將正面襲擊臺州”的預測,導致整個市里的防御工作“有些措手不及”。
防御上的“措手不及”導致臺風過后,整個城市電力系統癱瘓,街上幾乎找不到一棵直立的樹。高樓大廈的玻璃被風吹裂,那些事先未經加固的廣告牌和簡易廠房遭受了滅頂之災,更為人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禍患。
而來自防汛部門的看法是,整個臺州地勢平緩,給臺風肆虐創造了天然條件。加之工業區內大型廠房的抗風強度“確實存在問題”。
政府為何顧此失彼
穿過溫嶺后,“云娜”于22時許再次轉到樂清白石,并繼續向西南方向挺進。
樂清市顯然沒有意識到“云娜”會在這么短的時間之內殺了個“回馬槍”。據當地氣象部門預測,受臺風影響樂清地區降水將在200~300毫米之間。“云娜”一天之內在溫州樂清差不多兜了個圈,實際23小時內降雨量已達800毫米以上,超過有史以來最高紀錄。
“800毫米的降雨量是個什么概念,那相當于一個北方城市幾年降雨量的總和。”樂清市防辦副主任詹恭學向記者比喻。
如此密集的降雨量,即若是固若金湯也隨時存在被沖垮的危險。但一些危險仍然被忽略掉了。為了保障堤塘安全,樂清市把轉移撤離的重心放在了沿海鄉鎮。資料顯示,截至12日18時共轉移人口36230人。但事實上,受災最重的卻是遭受泥石流之害的樂清北部山區。
事后,姚月偉主任也承認,臺風過后重點防御的這些單位安然無恙,出問題的卻是那些“事先沒有想到”的地方。他同時表示,“在當時局勢仍不明朗的情況下,保住千里海塘,也是無可厚非。”
如果樂清市在當晚22時開始陸續轉移山區群眾,后來的情況或許會好的多。上海臺風研究所一位專家如是說。
13日凌晨4時30分,也就是臺風“云娜”在臺州溫嶺登陸8小時以后。“風剛剛緩了一點,泥石流就來了”。
詹恭學后來告訴記者,發生泥石流的這一帶不屬于地質災害點,山嶺上的植被也還不錯,歷史上從沒發生過泥石流。另外,這里的民房結構也不錯,因此在臺風來臨當晚,當地村政府并沒有要求村民及時撤離。
“8月12日之前我們還一直在抗旱的,誰曾想臺風一來我們立馬改抗洪了。”
臺風讓我們學到什么
臺風過后,關于“怎樣應對突發災難”的反思其實已經在浙江全省各基層暗涌。
私底下,詹恭學向記者直言“一場臺風,讓我們學會了很多”,總體感覺傳給群眾的有效信息太少了。他認為,面對臺風防辦和群眾都是一個“學生”,而防辦卻要硬著頭皮充當“老師”,指揮群眾一會向西、一會向東,“太累了,出了錯還怪我們”。他認為,群眾應該通過所掌握的信息自己決定“究竟哪里是安全的”。
“臺風預測只能減少損失,想要不造成一點損失是不現實的。”上海市臺風研究所副研究員余暉在接受采訪時也說。就這次“云娜”臺風的監測來看,“工作做得相當好”,對預報位置、風力大小的預測也比較準確。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本次“云娜”臺風預測還是起到了比較重要的作用,減少了一部分損失,“尤其是讓人們有心理上的準備”。但災難應急是一個很大的系統,這次“云娜”造成那么大的損失,余認為原因可能在于各部門的協調上。
有關“云娜”臺風的預測,省氣象臺和各地、市級氣象臺是否存在出入?按照姚主任的說法是,兩者之間有一個會商系統,省上的氣象預報僅作為各地、市級氣象臺的在防汛抗臺工作中的補充,真正防臺的重點還要當地就實際情況決定。
正因為此,浙江省關于東部沿海“全面防御14號臺風”的通知下達到了各地、市,已按“實際情況”轉變成了“幾個點上的防御”。在采訪中溫州一位地方官員對記者說。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2004年第32期,總第1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