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22日電 中華工商時報報道,據最新的統計快報顯示,中國今年前八月商品房平均價格同比增長13.5%,比今年一季度又上漲6.9%;商品住宅平均價格2525元/平方米,同比增長11.2%,比一季度上漲4.7%。
不久前,央行在其二季度貨幣報告中,首次提出要對房價給予高度關注,然而部分地區房價仍然上漲過快,這已成為當前政府、經濟界人士、消費者、開發企業所共同關心的問題。
今年以來,北京的房子無論東西南北均呈現出熱銷的情景,有開發商用“像賣大白菜一樣賣房子”來形容今年的北京樓市。據國際物業顧問戴德梁行新近的調研結果表明,作為國家重點調控的杭州市,房價仍舊保持了連續12年的只漲不跌,上半年商品房整體均價比上年度每平方米上漲1000多元,高檔住宅均價已近萬元人民幣,市中心部分樓盤最高價每平方米接近2萬元。杭州已成為繼上海、北京、深圳后的第四個高檔住宅均價萬元的城市。另據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對全國35個大中城市房地產市場調查顯示,二季度,全國有8個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漲幅超過10個百分點。具體漲幅分別為上海21.4%,寧波19.9%,天津16.7%,南京16.2%,重慶15.0%,杭州13.0%,沈陽12.8%,青島12.5%。
房價上漲過快已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視,不久前,央行在其二季度貨幣報告中,首次提出要對房價給予高度關注。建設部有關負責人近日對房價上漲過快的原因作出全面分析,指出房價上漲過快緣于近幾年房地產市場供求結構性矛盾在進一步延續。
如此看來,緩解房價上漲關鍵是要對市場結構加以調整。而結構調整的過程中,很關鍵的是要有來自于政府方面的正確的信息導向。
很多分析人士、包括房地產企業內的市場調研人員認為,此輪房價上漲,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息的不透明、不對位而導致購房人心理預期產生偏差,在擔心土地“斷檔”導致房價暴漲,害怕銀行實行嚴審貸款、還款壓力加劇的情況下,不少準購房人加入了此輪購房風潮,客觀上加大了需求的集中放量,進而推動了房價。另外,在一片“唱漲”聲中,也混雜著不少“假熱銷”的信息。盡管政府方面宣稱,商品房供應量不會減少,房價將會基本穩定,但與社會上強大的“唱漲”論調相比,既滯后又弱小。政府方面有關的市場調查和統計報告由于缺少產品統計分類及計算方法的說明,往往在人們的各種質疑聲中,使其權威性大打折扣。
據悉,為了遏制開發商通過各種炒作手段制造稀缺、哄抬房價,此前上海市房地局已經宣布,從今年7月1日起,上海市各在售樓盤必須通過網絡對自己樓盤銷售的真實情況進行公示。近日,北京市建委也發布通知,規定從10月1日起,開發商賣房必須按照有測繪資質的測繪單位出具的預測報告中的測繪結果填寫樓盤表有關房屋面積的數據。其余有關數據必須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標明的信息填寫,并在北京市房地產交易管理網進行樓盤信息登記。北京市建委有關人士表示,隨著電子樓盤銷售表的逐步完善,電子樓盤表將在保證個人隱私的情況下向公眾公開部分信息。
很顯然,政府方面已經著手推進信息透明化。但專業人士認為,在房地產市場結構的調整中,政府目前的工作內容還遠遠不夠,速度也還須加快。國際房地產顧問機構世邦魏理仕有關人士認為,當前,政府首先應該將土地供量的規劃按季或月提前公布。同時,應該將各類房產、各熱點區域的一二手房的交易數據及時加以公開,以使決策機構、海內外的投融資者、開發企業、中介機構對今后的市場走向有比較準確的判斷,同時也使消費者能夠享有知情權,對未來市場作出較為理性的預期,明明白白地購房。(陸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