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長沙九月二十一日電 (劉雙雙)水果月餅、蔬菜月餅、海鮮月餅、茶葉月餅……中秋臨近,長沙市場上月餅不僅口味層出不窮,包裝也是盡顯奢華,某國際大酒店近日就推出了價值六千元的純銀月餅。這已被商家和社會“異化”的中秋月餅,似乎離它本身的意義越來越遠了。
中秋之夜,舉家團聚,品餅賞月,盡享天倫之樂。人們把月餅當作團圓、吉祥的象征,這是其中秋文化的本源。可是,如今這種文化情結卻被商業味和送禮攀比的社會風氣越沖越淡。本是充當中秋主角的月餅卻淪落為配角,送月餅成了“醉翁之意不在餅”。
看準了中秋這一契機的商家,為滿足各種市場需求,竭盡月餅“創新”之能事。在長沙各大商場,記者看到月餅包裝盒從紙盒、鐵盒升級為紅木盒、水晶盒等,樣式有提籃式、果盤式、書冊式等,而其搭售的禮品從茶葉、茶具到高級洋酒、手表、鍍金刀叉、玉器,令人眼花。如此精心“裝扮”后,月餅身價陡增,一盒價值幾十元錢的月餅賣到了幾百元甚至數千元的天價。這樣的月餅只能讓普通消費者敬而遠之。
據五一路某商場營業員介紹,天價月餅的銷售情況卻十分可觀。隨著中秋節的逼近,售價從三百八十八到三千八百八十八元的高檔月餅每天都能賣出幾盒。大多是企業或團體集體采購用來送禮的,在此情況下,月餅自然是不會嫌貴的。月餅的高檔化、公關化使其成了一種冠冕堂皇的送禮方式,成了社會上某些人攀附權貴的一種工具。
現今的中秋月餅促銷比節日本身更顯熱鬧。月餅成了商家大打促銷仗、打高檔仗的戰場;成了送禮人盡顯奢華之勢、相互攀比的戰場;成了與普通老百姓漸行漸遠的“中秋文化”。業內人士呼吁“中秋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我們需要有月餅的中秋,更需要有文化的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