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聯合國九月二十三日電(記者陳建)到二十三日上午,巴西、日本、印度、德國代表都已在本屆聯大“亮相”。這四個國家都想當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其各自代表的相應發言,可謂各有千秋——印度比較象日本,目標集中,顯得比較舍我其誰;而德國和巴西接近,相對超脫,顯得比較韜光養晦。
今天上午,印度總理辛格和德國外長菲舍爾先后發言。他們都主張聯合國應當改革,要擴大安理會,增加常任理事國。
辛格在發言中承諾,要與曾經長期沖突的鄰國巴基斯坦繼續對話,而且提到今年五月中旬完成的印度議會大選,稱那是按民意要求進行的“規模最大”的選舉活動。
緩和印巴沖突,宣講印度的民主進程,無疑有利于樹立和平、現代的國際形象,沖淡世人有關印度社會宗教色彩濃厚的印象。而且,辛格在談到擴大安理會時,大打“人口牌”。他說:一個組織不應該把占世界絕大多數的人口排除在外。擴大安理會,增加常任理事國,并且,“由象印度這樣的國家擔任常任理事國,將是聯合國在真正具有代表性的進程中邁出第一步”。
緊跟著辛格上臺的,是德國外長菲舍爾。他先論述一番擴大安理會的必要性,然后立場超脫地指出:“增加常任理事國也一樣,應該更平衡,更能綜合代表各個大陸,這樣,安理會才能更好地代表各國利益”。“擴大安理會,必須充分反映非殖民化、冷戰結束和全球化的進程。這就意味著,南部所有主要地區都必須在安理會中有常任理事國的代表”。
聽上去,菲舍爾這話有點堵了德國自己的路。因為常任理事國中,已經有三個來自歐洲大陸,而非洲、南美洲、大洋洲還一個都沒有呢。至于他說的“南部”,是指與北半球發達國家相對應的南半球發展中國家。現在,非洲大陸還沒出現一個強有力的代表角逐“常任”。大洋洲大國當屬澳大利亞,但它是發達國家。至于說到南美洲,那不等于德國在捧巴西嗎?
也許,聰明的德國人意識到,如果不能爭取到占聯合國會員八成以上的發展中國家的心,德國再想“常任”也沒戲。所以,菲舍爾外長干脆退半步,少談自己多有資格、多說讓“窮國”舒心的話。他很禮貌地提到巴西、印度、日本,以及德國,都已經做好準備,承擔起身為常任理事國的責任。然后,他話鋒一轉,斷了巴西人以為得到日耳曼民族支持的幻想:“尤其重要的是,應該有人代表非洲大陸,成為新的常任理事國。”
菲舍爾同時公開了德國的“堅持”:“夾生的或過渡性方案,既不必要、也沒好處。”這就意味著,在德國看來,只要成為常任理事國,就應當和“老五常”一律平等,既能“終身制”,又有“否決權”,不用再為幾年任期、能否連任奔忙,而且,可以“一票否決”安理會決議草案、聯合國憲章修正草案。
印度和日本都是亞洲國家,不太可能同時“常任”。印度總理今天著意說了一段防止化學武器擴散的話。這當然會令一些至今身受日本遺棄的化武危害的國家警醒。
但小泉首相前天發言中也“埋伏”了“暗兵”:他說日本遭受過核武器打擊,至今仍是“無核國家”。而且,在國際和平與安全方面,“有意愿并且有資源”發揮重要作用的國家,永遠都應該參與安理會的決策過程。小泉的話,當然是揭了一下印度擁有核武器的“短處”。而且,日本比印度富裕太多,按此推論,日本的“資源”當然就比印度豐富。
與日、印、德相比,巴西總統盧拉恐怕是說話最“原則性”的一個。在本屆聯大二十一日的一般性辯論中,他是第一個發言的國家元首。盧拉呼吁安理會加緊改革,但沒提自己、也沒提別人。但是,他用充滿詩意的語句,詳盡描述了當今世界貧富分化愈演愈烈的現實。他說,建立持久的和平,需要推行國際政治和經濟新秩序,要賦予所有國家發展的機會,要在國際社會推行民主和多邊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