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選香港最有權力的導演,不是拍《無間道》的劉偉強,或拍《大只佬》的杜琪峰,而是王家衛。王家衛的電影在香港既不叫好也不叫座,好像最近的《2046》,平均每天只有五萬多票房。
主角之一的劉嘉玲看完首映說不明白,梁朝偉說拍王家衛的電影是種折磨,木村拓哉更因拍攝期長達五年而反面,張曼玉被剪剩幾個鏡頭。拍到最后,他又加入鞏俐和章子怡,跟其他主角平分春色,即是說演員拍的時候不知自己拍甚么,不知幾時拍完,不知自己是不是焦點,更難用王家衛的電影來配合自己的事業發展,連王家衛也說自己的拍攝方式是種病態。
但我敢保證,王家衛再開拍新片,紅星們還是愿意拍。因為王家衛另辟蹊徑,不打好萊塢市場,卻把演員帶到另一個國度、另一個層次、另一種虛榮--殺入歐洲市場。
梁朝偉、張曼玉就是憑王家衛的電影廣為歐洲觀眾和傳媒熟悉,先后在康城影展奪得影帝和影后的殊榮,名副其實的沖出亞洲。去年,王家衛報名參賽康城影展甩底;今年,他過了交片限期才交來剛剪好的《2046》,大會不單無責備,反而無任歡迎,堂堂一個有規有矩的康城影展也肯遷就,難怪中國大導演張藝謀也說羨慕王家衛。
被寵壞的王家衛不會再拍《旺角卡門》類的電影,因為太容易明白、太落俗套,不會成為神話,難彰顯他的權力。(來源:香港文匯報;作者:查小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