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星期,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將對日中韓三個東北亞國家進行訪問,朝核危機將是最受關注的議題之一。雖然此次訪問有可能對六方會談施加一點推力,但由于美國大選在即,布什政府第一屆任期正接近尾聲,因此,解決朝核問題的前景不可能有明顯改善。
在過去四年里,鮑威爾作為國務卿,曾多次同時訪問東北亞三國,每次訪問的先后次序也基本固定。這在國際政治上不僅具有象征意義,而且也表明了國際關系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
在冷戰時期,美國政府頭面人物前往東北亞訪問時,都要盡量區別對待中國和日韓兩個盟友,我們不記得他們在一個行程中,曾同時訪問三個國家的先例。而最近一些年來,不只是美國國務卿,就連布什總統都曾在一趟東北亞行程中,同時訪問盟國和非盟國。由此可見,雖然中國不是美國的盟國,但雙方在國際事務中的合作卻變得越來越重要。
如同上文所說,鮑威爾再次訪問東北亞,主要是談朝核問題,但在相當程度上,這可能是美國政府在換屆之前為數不多的外交努力之一。甚至也可以說,這很可能是鮑威爾一次告別訪問。但無論如何,假若這次訪問能夠有利于朝核談判進程的承上啟下,能夠幫助東北亞地區維持和平現狀,那將仍然不失為一次具有積極意義的外交行動。
布什政府執政四年以來,東北亞局勢曾經出現過高度緊張的狀況,也出現過比較明顯的緩和。目前可以慶幸的是,在各方的配合之下,該地區各種潛在的危機得到了控制,爆炸性的危險事態卻得以避免。
但是,東北亞地區表面上的和平,實質上依然缺乏穩定性。基于自身利益,美國對某些重大問題的政策經常是自相矛盾,態度模棱兩可,使得該地區的某些危險因素不僅沒有得到真正的抑制,反而還有所加劇。
例如在朝核問題上,布什政府上臺之后立即否定了韓國行之有效的“陽光政策”,更把克林頓時代與平壤接觸的政策一筆勾銷,致使一切從零開始,另起爐灶。這種政策的不連貫性,實際上也增加了半島局勢的不穩定性。
現在,布什政府所支持的六方會談進程好不容易建立起來,但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克里已聲稱,在他當選之后,華盛頓將恢復與平壤的雙邊直接接觸,這又使六方會談面臨著被擱置的命運。金正日當局之所以遲遲不愿恢復六方會談,原因之一就在于此。
在臺灣問題上也是如此。克林頓總統在任期內曾明確提出針對臺灣的“三不”政策,但布什上臺后立即把前任提出的承諾全部推翻,使臺海局勢失去平衡。當然,在臺獨勢力高漲之時,布什政府確實采取措施,使某些一觸即發的危險事態得到控制,但在同時,其兩手策略又使整個局勢的危險性有所升高。
在鮑威爾此次訪問北京期間,布什政府對臺海局勢的態度,依然是中方關注的焦點。但目前,雙方的著眼點只是維持現狀。而鮑威爾所能做的,恐怕也只是重申立場而已。
文章來源:《聯合早報》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