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廣州十月十九日電(陳建賈天清楊綺薇)十九日上午九點五十五分,西昌衛星發射現場總指揮宣布,“風云二號”C衛星發射成功。同時,通過網絡傳輸觀看指揮現場的廣州氣象衛星地面站一片歡呼雀躍。廣東省氣象局助理巡視員朱惠明興奮地說,風云二號C星的成功發射,將使廣東對臺風、暴雨、干旱、大霧、灰霾、洪澇等災害性天氣的監測能力大大提高。
朱惠明告訴記者,“風云二號”C星對人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義,如果形象地概括,一是監測重大災害性天氣的“萬里眼”,二是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忠誠衛士”。
從大范圍來說,今天發射的“風云二號”C星定位于東經一百零五度赤道上空,這一位置對于廣東省的防災減災具有特殊的意義。由于廣東的天氣系統大多從海上、西邊過來。從西伯利亞南下的冷空氣,西藏高原東移的天氣系統,以及印度洋北上的暖濕氣流,西太平洋的熱帶天氣系統,都在它的監測范圍內,這就大大增強了實時監測廣東省上游地區天氣系統發生發展的能力。
同時,由于“風云二號”C星是業務衛星,能連續不間斷運行,能連續觀測水災、云層頂部水滴大小的能力,并可提高海表水溫的觀測精度,這對防災減災、氣候變化的監測和數值天氣預報有重要意義。
“風云二號”C星作為地球同步軌道靜止氣象衛星,在發射升空后,將在距地面三萬六千公里與地球同步軌上空,每天向地面送回二十八張氣象云圖。與“風云二號”B星相比,“風云二號”C星是該型號第二批次的衛星,其最大的改進,就是由三個光譜通道轉變為五個光譜通道,如同“五只眼睛”凝視著地球,也就是說,探測器的光譜范圍、精度都有較大提高。
朱惠明介紹說,“風云二號”C星對地球環境的動態變化及其相關聯的自然災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進行監測。比如,地球水危機日益嚴重,該氣象衛星可以對干旱地區“駐留”探測時間,抓住有利天氣幫助進行人工增雨,以增加水源、緩解水危機。利用云圖還可以幫助漁民捕魚。海表水溫和漁業生產也有很大的關系,用海表水溫可以分析魚場動態,縮短魚船尋找魚群的時間。森林火災是嚴重的自然災害。由于該星對地表溫度和云監測精度更高,也提高了對森林草原火災的監測能力。
朱惠明說,“風云二號”C星不僅社會效益顯著,經濟效益也十分可觀。廣東省近年平均遭受氣象災害的直接經濟損失占GDP的百分之三到五,衛星氣象業務系統作為氣象現代化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提高氣象監測和預測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為減少氣象災害損失作出巨大的貢獻。他表示,自從有了氣象衛星后,近二十年登陸廣東的八十一個臺風無一漏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