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搭配,干活不累”這句俗語到了高校校園,就變成“男女搭配,學習不累”。用內地一些大學生的話來說,找個異性做“伴兒”,一起上教室、食堂,一起學習,大學生活便不再枯燥和乏味。
在校園里的這些“伴兒”,其實既不是戀人也不是一般的普通朋友,它只是對校園“異性伴讀”的另一種稱謂。
在浙江某大學BBS網上就有這么一個帖子:“我是大四英語系準備考研的MM,想尋找一位考研的GG一起學習,如果有哪個GG有此意向的話,歡迎跟我聯系。但必須遵守這個游戲規則,即要專心、要耐心,不計報酬!边@種尋“伴兒”的方式當前在一些大學里已是相當普遍,正可謂校園“異性伴讀”風正濃。
據了解,想找“伴兒”伴讀的同學,除了在網上發帖子的方法外,也可以通過老鄉或者同學介紹,也可以自己通過一些聚會等機會來相識。至于“伴兒”的條件很簡單,只要接觸以后覺得談得來就可以。
“一男一女型”的“伴兒”是最常見的,也是最有可能發展成為戀人關系的。此外還有“兩男一女型”和“多男多女型”,其中后一種類型往往在開始的一、兩個月時效果較好,但由于不專,久而久之就會慢慢分化,最后逐漸解體。
對于大學校園里的這種現象,人們眾說紛紜。一位大學教師說:“一般來說,男生和女生之間不會太斤斤計較,而且有一定的新鮮感。異性一起學習,男生往往會保持“紳士風度”,女生也會更寬容些,學習效率相對會更高!倍芏鄬W生認為愛情和學業可以兩得。如果能從做“伴兒”開始找到合適的伴侶,即可以一塊自習,又不耽誤學業,當然是皆大歡喜。這也是很多在校大學生熱衷找“伴兒”的原因所在。
當然,也不乏希望通過“伴兒”來提高學業水平或互相幫助的同學。一位來自成都準備在南京就讀研究生的袁姓學生說,由于對南京的情況不熟悉,在南京念書的老鄉就幫他找了個“伴兒”。這個“伴兒”能夠介紹一些學校、專業和導師的情況給他,對他考研有一定幫助。同時他也盡力幫助她參謀些事情,算是各取所需吧。
然而眼看兩個“伴兒”形影相隨地學習、出入圖書館,一些老師或家長卻難以接受,他們對此投以疑惑的眼光。夏女士的孩子正在讀大二,她對此持否定態度。她覺得一個學生最主要的是學習,如真的要找個人做“伴兒”陪讀,找同性也可以,為什么非要找異性?“這不是變相找男女朋友的一種方式嘛!
也有專家指出,對于生活環境相對單一的大學生而言,“異性伴讀”很容易變相為男女朋友。由于大學生正處于精力旺盛、充滿活力的時期,情緒變化強烈而帶有沖動性,難以保持穩定、深刻和持久,而且不善于用理智來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情緒,因此這種做法頗有點“情感快餐”的味道,不太適宜。
無論“異性伴讀”方式對大學生而言是有益還是無益,其實這種現象本身就充分說明了當代大學生們需要社會更多的關懷和理解。
(來源:香港大公報;作者:蕭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