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開酒吧直接在網上注冊就可以辦完所有手續,低收入家庭的學生花1塊新幣就可以買到不錯的電腦,這些都是新加坡資訊通信管理局(IDA)在推動電子政務的普及時采取的各項措施。IDA的職能類似于中國信息產業部。這些措施的最終成效是:今年,管理咨詢公司埃森哲發布的第五次電子政務年度研究報告中,新加坡的電子政務僅次于加拿大,與美國并列第二。
就新加坡電子政務的發展經驗,以及對中國電子政務的建議,11月14日,IDA政府合約與商業化司長鄺玉華接受了《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專訪。
讓低收入家庭1元買電腦
《國際先驅導報》:電子政務需要雙向互動,新加坡如何能讓那些不懂電腦的人上網給總理發郵件呢?
鄺玉華:我們政府有一個政策就是,沒有人會因為家庭背景在信息化方面落后。1997年,我們啟動了學校IT教育總體規劃,F在,所有的學校都已聯網,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用電腦。政府還與許多私營企業合作:這些公司經常更新電腦,政府就出錢收購它們的二手電腦。如果一個學生來自低收入家庭,就可以只花1塊新幣(相當于人民幣5塊錢)買一臺二手電腦。
2001年6月,我們啟動國家IT普及計劃,主要是培訓家庭主婦、老年人等等學習使用網絡。政府補貼了很多費用,普通的公民花7塊新幣就可以買到一個課程模塊(在新加坡,買一個漢堡需要6塊新幣)。為了讓工廠的工人有時間接受培訓,我們在大巴車里開設課堂,工人下班后,在坐大巴回家的路上學習。我們的總理講,他最近收到一些家庭主婦通過電郵,而不是用紙筆寫給他的信了。
現在,有四分之三的新加坡人至少有一次通過電子方式與政府部門打交道的經歷。
《國際先驅導報》:電子政務不僅僅是政府建個網站那么簡單,新加坡在發展電子政府方面,最大的心得是什么?
鄺玉華:要把電子政務做好,需要我們從根本上想清楚:怎么利用技術和新的商業模式來提升內部流程的效率、提升政府與公民個人和商業團體間的互動效率?
我們把公民當作我們的客戶。根據公民的需要調整我們的流程,而不是讓公民根據我們的流程辦事。例如我想開一個酒吧。如果政府不以公民為中心的話,我首先要去一個政府部門注冊;如果酒吧里面還有其他消遣節目,我還要去另外的部門拿批準證;如果酒吧里賣食品,我得去環境發展部門拿許可證……我們以公民為出發點的話,就會重新安排流程,讓公民通過網站上的“企業注冊”就可以很順利地完成上述過程,而無需知道到底背后有哪些政府部門在提供服務。
愿與中國經驗共享
《國際先驅導報》:中國現在也在大力發展電子政務,建數字化城市。您對中國這方面有什么建議?
鄺玉華:我不敢說有什么建議,只能跟你們分享我們的經驗。
我們1981年啟動國家電腦化計劃的時候,也是跟中國一樣出國考察,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是怎樣做的。我們發現這些經驗是不能抄抄寫寫照搬過來的。新加坡是一個很小的國家,人力資源很少——為什么要實施電腦化?就是要減少人力。而中國人力資源很豐富,減少人力不是你們電腦化的前提。
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要明白,我們做電子政務、做數字化城市要達到什么目的。新加坡也好、澳大利亞也好,最主要是規劃。因為電子政務不簡單,比如一個市建好之后,上和省相通,下和縣相同,這個市跟那個市小互聯等等等等,都需要你規劃好。我們有一句話叫做自動化孤島。如果一個島一個島不能聯系起來,就成了信息化孤島。所以規劃要做好,省市的互聯要做好。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張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