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11·21”空難的兩個“黑匣子”昨天終于被尋獲了,為什么破解空難要依靠“黑匣子”?昨天晚上,記者采訪了多位曾參與解讀“黑匣子”工作的民航專家,請專家為讀者“解密”。
為何搜尋花了三天多
據介紹,空難發生以后,在現場救援進行的同時,失事客機“黑匣子”等的搜尋工作也同時展開。但由于飛機散落件比較多,在湖當中散落的面積比較大,當地氣溫低,整體水溫在零攝氏度左右,水底淤泥及雜物多,“黑匣子”打撈工作進展較為緩慢。11月23日,交通部救撈局從北海救助局和煙臺打撈局抽調人員充實打撈隊伍。
據悉,盡管24日氣溫降到了零下13攝氏度,但潛水員堅持破冰作業,潛入到冰冷、渾濁的湖水中,在淤泥里爬走,使用專門接收器確定其方位,終于將兩個黑匣子找到。
空難之謎有望解開
據專家介紹,“黑匣子”為橙紅色,飛機一般都安裝兩個“黑匣子”,它們的正式名稱分別是“駕駛艙語音記錄器”和“飛行數據記錄器”。前者用來記錄駕駛艙機組人員的言談和各種可聽到的聲響等;后者則記錄飛行參數,如水平速度、垂直速度、加速情況以及磁角等飛行數據!昂谙蛔印睅в兴滦盘枠俗R器,一旦落入海中受到浸泡,會自動激活電池供電系統,在30天內不間斷地向外發射電磁波,供搜尋者確定其方位。
飛機起降過程中發生的空難,大概占全部空難的六成以上,因此解讀飛機起降過程中發生的空難,是解讀“黑匣子”的重點培訓科目。在國外培訓中,曾訓練過這樣一個案例:一架飛機在起飛時,左右兩臺發動機中的一臺發動機突然停車。發動機停車發生在這一飛行階段,對飛行員來說確實非常棘手,不僅需要嫻熟的駕駛技術,還必須有過硬的心理素質。因為現代飛機的設計已經考慮到了這一意外的發生,所以只要飛行員處置得當,雙發的飛機在單發飛行時仍能保證安全。這時有一個關鍵因素是“決斷速度”——如果飛機當時的速度低于“決斷速度”,機長應當在2秒鐘里完成收油門、打開減速板和發動機反噴這三個動作,目的是停止起飛;但如果飛機當時起飛的速度已經大于“決斷速度”,停止起飛的話飛機會因為巨大的慣性沖出跑道,則必須果斷地保持飛機姿態把飛機拉起來。可以說,決定成敗只是幾秒鐘的事。
黑匣子并非空難后才研讀
“黑匣子”是不是要發生了空難才進行判讀?一位民航專家告訴記者,并不是這樣。因為“黑匣子”記錄了所有的飛行數據,所以航空公司實際上定期對飛機的“黑匣子”進行判讀,目的是發現航空器機械故障的隱患,以及幫助飛行員提高飛行技能。如果哪臺發動機的溫度偏高,“黑匣子”會最早發現,提醒機務維修人員進行關注或檢修。
一位從事“黑匣子”判讀工作很多年的民航專家告訴記者,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判讀“黑匣子”的電腦技術還非常落后。當時解讀“黑匣子”的電腦設備硬盤只有20G,但是大得像一床折疊起來的被子,要兩個小伙子一起抬才搬得動。而現在使用的電腦設備,要精巧得多。我國判讀“黑匣子”的權威部門,是民航總局安技中心。而各地航空公司也各有判讀“黑匣子”的高招。比如,北京的有關部門擅長解讀波音、龐巴迪系列飛機的“黑匣子”,上海擅長解讀空中客車系列飛機的“黑匣子”,而成都擅長解讀俄羅斯飛機的“黑匣子”。(上海文匯報/鄭蔚、牛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