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30日電 據《人民日報》報道,近來,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的“農業合作之手”,越握越緊。
中國農業部副部長日前牛盾透露,兩年來,中國與東盟國家開展了一系列人力資源開發、技術交流、試驗示范和農業商貿合作促進等合作項目。截止到2003年底,中國農業部先后舉辦了18個技術培訓班,近400名來自東盟各國的農業技術和管理人員參加了培訓,效果良好,受到東盟國家的普遍歡迎和高度評價。
近兩年來,東盟已成為中國農業“走出去”戰略的重要貿易伙伴。據統計,雙方近年來每年農產品貿易額都達30多億美元。
今年10月初,在中國農業部和陜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東盟—中日韓果品企業家圓桌會議上,陜西一企業家與泰國正大集團植物一條龍公司和印度尼西亞賽美露公司分別簽訂6000噸和1萬噸的蘋果供貨合同。
“東盟是我們公司拓展業務的重點地區。”多次考察過東盟市場的該企業家說:“我們公司今后一段時期將不遺余力地發展那里的市場,因為那里的市場對我們來說太大了。”
與之對應的是,東盟地區的企業家對中國市場亦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我們將加強與中國果業企業合作,利用正大集團在全球的果品銷售網絡,使泰國豐富的熱帶水果行銷溫帶國家,同時,中國的溫帶水果銷往泰國等熱帶國家。”泰國正大集團植物一條龍企業代表金瑞蓮說。
在此次東盟—中日韓果品企業家圓桌會上,短短兩天時間,與會的中外企業家就簽訂了4億多元人民幣的果品貿易合同,品種既有中國的蘋果、梨、冬棗等溫帶水果,也有芒果、香蕉、菠蘿、榴蓮等東盟地區的熱帶水果,雙方的貿易合作意向更是高達10億元。
一些商界人士認為,中國農業發展受到自然資源的嚴重約束,而東盟自然條件比較優越,耕地、水資源等都十分豐富,有很大一部分尚未開發。氣候條件的差異也使雙方的優勢產品有很大區別,中國的溫帶產品是東盟所缺少的,而東盟的許多熱帶產品(如棕櫚油、可可、腰果等)則是中國所需要的,這有利于擴大雙邊的貿易往來。
泰王國駐華大使朱拉蓬·納瑞差說,近年來,中泰兩國加強了農業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特別是2003年4月泰中簽訂了關于在《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早期收獲”方案下加快取消關稅的協議,加快了農產品零關稅進程。
作為“早期收獲”機制,從2003年10月1日起,兩國果蔬貿易實施零關稅。“這一政策的實施,充分發揮了兩國資源互補性的優勢,泰國的龍眼、榴蓮、山竹、荔枝、木薯等熱帶水果,中國的蘋果、梨、獼猴桃、紅棗、石榴等溫帶水果貿易量擴大,貿易額大幅增長,實現了雙方的互惠互利。”(劉書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