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1日電 據北京晨報報道,人民幣面臨的升值壓力正在越來越大。摩根士丹利亞洲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發表文章忠告中國,人民幣不應升值,因為這將“使中國的經濟發展前景迅速暗淡”,從而重蹈日本經濟泡沫破滅的可怕覆轍。
-人民幣升值的前車之鑒
1985年《廣島協議》簽訂之后,日元大幅升值,日本國內企業開始向東南亞地區轉移。此后日本央行采取了低利率的政策,希望減輕日元再次升值的壓力,可大量日本企業轉而投資國內股市和樓市,最終產生大量泡沫,導致經濟持續低迷至今。謝國忠認為,這正是中國經濟的前車之鑒。
“一旦中國在壓力下松口,也可能陷入日本式的低增長、低利率、低通脹、強貨幣的陷阱。”他說。因為,目前中國面臨的宏觀經濟環境與日本經濟出現泡沫之時十分相似:當時日本正處在經濟高速增長的黃金時代,外匯儲備高居世界第一位,日美貿易摩擦頻頻發生,日元升值壓力加大。
事實上,謝國忠的這種提醒并不孤立。經濟學家盛洪也曾表示,《廣島協議》逼迫日元升值是使日本經濟產生泡沫的主因,因此他強調“人民幣一定要守住匯率那一條線”。
此前,歐元之父蒙代爾、世界銀行資深顧問內爾.休斯、經濟學家郎咸平等大批境外專家也都從不同的角度強調人民幣要頂住壓力,“不可升值”。
-中國經濟能避免走上日本老路
不過,也有經濟學家認為,在這個問題上不應有太多的擔憂,中國經濟不會走上日本的老路。
今年初,經濟學家宋國青就已經開始對這個問題進行分析,在他看來,日本的失敗已經給別的國家帶來了教訓,“就算今天的中國采取與日本當時同樣的匯率制度,日本的故事也不可能重現”。
而央行調查統計司副司長謝多對此進行了更仔細的解讀。他在一個學術會議上表示,“中國具有削減經濟泡沫的獨特優勢,由于地緣廣闊,中國企業不用像當時的日本一樣向海外投資,也不用瘋狂投資房地產等行業,而是可以把沿海的低附加值產業轉向中西部地區發展。”
謝多認為,廣闊的中西部地區為企業創造了低成本的投資空間,有能力拉動經濟內需。他更強調說,目前已經出現了一些廣東企業向內陸省市轉移的現象,“這為避免泡沫給出了一個更有利的選擇”。(張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