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根據上海銀行界傳出的消息,繼銀監會分立之后,關于央行的又一個大膽設想浮出水面:把部分司局遷至上海,使上海成為央行的第二分部,而具體的設想尚在討論階段。
“可以看出央行比較推崇美聯儲,其分置式的模式可能在中國重現。”一位業內人士評述道。
央行“二部”設想
雖然近段時間央行一直沒有停止過機構調整——支行撤并、中心支行升格等,但成立二部的設想,還是頗出人們意料。
“(如果二部的設想付諸實施)搬遷將會很快,幾個月內就會完成。”一位上海銀行界消息人士告訴記者,由于不涉及人員的三定和擴編,這次二部的組建不會像此前設立大區行或者成立銀監會一樣曠日持久,最遲明年上半年就會到位。
該人士透露,根據初步計劃,央行部分司局將整體搬到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處辦公,與后者共同組成央行二部的班底。央行二部由原來上海分行的正廳級升半格至副部級,可能會調一位副行長級別的官員前來負責。
這意味著二部將在一定程度上享有自主決策權。“如果只有操作權,沒有決策權,二部的設立就沒有必要。”這位人士說。據其介紹,分設后,在二部的職權范圍內,它將獨立行使相關職能,如組織全國的系統檢查、召開全國范圍內的會議等。
按照目前的設想,二部的設立將主要把市場操作層面的內容搬到上海,最可能搬遷的是征信管理局和反洗錢局,另外如調查統計司、國際司也在考慮之列;而有關貨幣政策制定的部門則留在北京專司其職。
顯然,這一分設原則與上海的金融背景密切相關。
根據人民銀行上海分行的資料,截至2003年末,上海市各類金融機構近400家,資產總額超過2萬億元,全年實現金融業增加值629.08億元,比上年增加7.6%,占全市GDP的10.4%,居全市六個支柱產業之首。
目前,上海已經建立起包括證券市場、銀行間同業拆借與債券市場、期貨市場、外匯市場、黃金市場在內的層次比較齊全的金融市場體系,是國內金融市場體系最完善的地區。同時,上海還是我國引進外資金融機構數量最多的城市,外資金融機構總資產和總負債均占全國外資金融機構總資產、總負債的50%以上。
經濟的高速發展,給了上海成為經濟金融中心的實力,而央行二部的落戶,其實只是新添了一個很好的注腳。
效法美聯儲
如果把二部也當成一個相對獨立的部門的話,那么央行無疑將更加超脫于其他金融監管部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以及設想中負責金融市場的央行二部),也更能獨立地行使其貨幣政策職能。
在銀監會成立以后,中國人民銀行作為中央銀行獨立執行貨幣政策的職能越來越受到強化和重視,人們也期望它能向美聯儲一樣獨立執行貨幣政策,不過從目前很多決策的出臺情況來看,央行決策的獨立性一直沒有充分體現出來。
從這次央行二部的設想看,央行行長周小川更傾向于擁有獨立的貨幣政策執行能力,將央行打造成真正的中央銀行。
“美聯儲是什么?它只是一個委員會,具體的操作全在下面的聯邦儲備銀行。”在前述銀行界人士看來,二部的作用與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相若。
美聯儲全稱是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它是一個設在華盛頓的中央獨立機構,由理事會和12家聯邦儲備銀行組成,其核心是聯邦儲備理事會。從1913年成立至今,美聯儲作為美國的中央銀行,擔負著發行貨幣、代理國庫、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的職能;并運用公開市場業務、銀行借款貼現和金融機構法定準備金率三大杠桿控制著美國的通貨與信貸;同時還起著“最后借款人”的作用。
從這個角度看,二部分設后的央行頗類似于美聯儲的核心機構——理事會的角色。
從1948年成立至今,中國人民銀行已經經過了56年的變遷,正式履行中央銀行的職責也有了20多年。然而直到去年銀監會分立后,其中央銀行的地位才基本成型。
去年年底修訂的《中國人民銀行法》將央行職責調整為“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維護金融穩定和提供金融服務”三個方面。根據中編委正式批復的“三定”調整意見,中國人民銀行作為我國的中央銀行,是在國務院領導下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維護金融穩定、提供金融服務的宏觀調控部門。
至此,央行完成了蛻變。然而如何執行好這三個方面,對金融進行宏觀調控?在目前分業監管的情況下,央行開始了自我調整。而央行二部的設想,可以理解為周小川給出的一個答案。(21世紀經濟報道 黎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