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陽江十二月六日電 (索有為)以“南海一號”沉船為主題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六日日在廣東陽江市海陵島十里銀灘奠基。該博物館將填補中國乃至亞洲海上絲綢之路專門性博物館建設的空白,其陳列設計方案在世界上前所未有。
廣東省副省長雷于蘭及廣東省文化廳、中共陽江市委、陽江市人民政府的官員為廣東絲綢之路博物館奠基培土。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以“南海一號”沉船為主題,基本功能是對海上絲綢之路的出水文物與遺址的收藏、陳列與展覽,映現人類悠久的海上文明,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學”開辟良好的研究領域,也為研究古代造船技術、航海技術以及中國古代的“采樣加工”等物流概念,提供良好素材。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藏品規模確定為三萬件,建筑總體布局由北向南展開,并以一條水晶宮作為呼應點引出的中軸線作為貫穿基地南北的結構主軸。建筑分為主體工程和輔助工程兩部分,總建筑面積二萬五千八百四十平方米,總投資為一億九千萬元人民幣,計劃于二00七年底建成并對外開放。
該博物館主體工程的靈魂是“水晶宮”,為一巨型玻璃缸,其水質溫度及其他環境與“南海一號”沉船所在海底位置完全一致,“南海一號”沉船打撈出水后,將從海底平移到“水晶宮”內,供人們觀賞,游客將可以看見水下考古工作者潛水發掘打撈文物示范表演。此種保護和陳列設計方案,在世界范圍的考古類主題博物館中前所未有。
據了解,“南海一號”沉船為一九八七年八月發現于廣東陽江海域內的宋代沉船,是迄今為止考古發現的年代最久遠、保存最完整、文物儲存最多的遠洋貨船。中國歷史博物館水下考古隊初探發現,整船裝載文物約有五萬至八萬件,相當于一個省級博物館的館藏量,目前打撈出水四千多件,多為國家一級文物。
“海上絲綢之路”是以船只為載體、以航海技術為依托、以海外貿易為主要目的的,綿延于東西方數個國家的海上貿易通道。廣東沿海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陽江海陵島則位于這一古代通往西方的黃金航線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于二00二年初派專員到陽江考察,將陽江列入“海上絲綢之路”的中轉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