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二月十三日電(記者趙勝玉)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今天在第一屆環境影響評價國際論壇上強調,要把好項目環評審批關,嚴肅處理違法違規行為。
第一屆環境影響評價國際論壇今天在海南博鰲舉行,潘岳在發言時指出,環境影響評價是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全國各級環保部門要加強各項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切實履行責任,把好項目環評審批關,嚴肅處理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尤其對未經過環評審批就擅自開工的項目要依法嚴懲。
潘岳說,中國的環境影響評價事業誕生近三十年來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環境影響評價法》的正式實施,表明具有中國特色的環評管理法律法規體系已經建立。中國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圍繞國家產業結構和工業布局調整,堅持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并重的方針,促進了清潔生產和達標排放,有效地控制了新建項目污染物排放總量,在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局部地區環境質量有所改善。
潘岳說,必須清醒認識到,中國環境形勢總體惡化的趨勢仍在持續,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面臨的形勢也不容樂觀,存在諸多方面的問題:一是一些地方對科學發展觀認識不到位,對循環經濟的理念理解不深。有的地方為發展經濟,在招商引資中不管項目有無污染,只要來投資就批準。有的地方領導出面干預,限期辦理相關手續;二是不依法行政,執法不嚴現象屢禁不止。個別地方在建設項目環評審批中存在“首長意志”、“先上車,后買票”等違法現象。有的環保部門甚至對不符合產業政策、廠址選擇明顯錯誤的項目也予以審批;三是環評工作質量亟待提高。有些環評單位不堅持科學評價,不敢以客觀的事實和科學的數據說話,將項目的環境可行性結論推給審批部門,甚至極個別的環評單位弄虛作假,編造、偽造數據,或者隱瞞事實,使環評流于形式,喪失了第三方咨詢機構起碼的科學性和公正性。
據悉,第一屆環境影響評價國際論壇的主題是“環境影響評價未來十年”。論壇將圍繞“環境影響評價管理”、“規劃與戰略環境影響評價”和“環境影響評價中的公眾參與”三個議題展開探討。香港特別行政區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博士、國際影響評價協會主席Richard Fuggle出席了此次論壇并作主旨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