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在伊拉克阿布格里卜監獄發生的一切,早已經在朝鮮、在越南、在關塔那摩發生過。這不是開始,只是延續。
在戰爭狀態下,不能用正常的標準來衡量士兵的行為處世,但這不是借口。誰來承擔伊拉克虐俘事件的責任,又有誰能檢討歷史,以避免相同悲慘事件的繼續發生。
“虐俘門”前的美國人
波士頓是歐洲移民登陸美國大陸的第一個落腳點,也是美國新英格蘭地區最有歐洲風味的一個城市。在媒體爆出美軍在伊拉克虐待戰俘事件之后,這座清教徒比歐洲任何一個城市都要多的地方,到處充滿了對于美軍虐俘行徑的憤怒和鄙夷。
5月10日傍晚,記者在波士頓中心區的common and public公園恰好遇到了一位正在閱讀《波士頓環球報》的中年人,他的侄兒就在伊拉克的美軍第82空降師服役。這位名叫理查德·梅森的生意人指著頭版的圖片表情沉重地說,他早就聽說美軍虐待戰俘的事件,只是沒有像看到照片這么讓人感到惡心,他們全家都對這種行為感到十分痛恨:“盡管那些關于性和虐待的行為無法讓人接受,但是我依然相信這是少數事件,我們在伊拉克的犧牲是正義的,而少數人應當為此受到懲罰。”
在波士頓大學校園中的一些角落里,有人把大幅的美軍虐待伊拉克戰俘照片張貼出來,旁邊注明“難道布什看不見?”、“拉姆斯菲爾德應當被審判!”或者是“日內瓦公約在哪里?”等標語,在波士頓這個美國東部最早發展的城市里,有美國的第一個圖書館,美國最早的公共校園,也是美國城市中民主思想相對集中的地方。在越戰期間,這里的反戰浪潮和洛杉磯遙相呼應。在Fine Art博物館和波士頓的地鐵里,記者也看到許多正在閱讀美軍虐俘報道的美國人,地鐵里正在等車的一位老年婦女沖著記者不停的揮動手指:“他們只是孩子,他們不知道該怎么對待戰俘,但是那些都是政客們教他們的。要是懲罰的話,為什么不先懲罰教他們這么做的人?”
在2003年,一個總部設在波士頓的人權組織曾經就美國虐待塔里班戰俘事件提出報告,并且引起了世界各地的關注。波士頓大學的彼得·羅格教授告訴記者,上周末他們全家做完禮拜出來的時候,教友們都在討論這個新聞。無論是從美國的歷史,還是從美國的宗教角度出發,“這些行為都應當有人為此受到法律和道德的懲罰”。他進而指出,在今天的許多美國人尤其是美國猶太人的心中,仍然留有二戰時候猶太人受到德國法西斯“像牲口一樣的凌辱”的陰影。因此,在美國媒體上公開的這些照片,對于美國人的沖擊是巨大的。彼得·羅格形容,像他們這樣年紀的人,都會想起父輩們講述的那些在二戰期間歐洲所經歷的悲劇。因此,這次“虐俘門”對美國政治的沖擊很大。“這讓世界看到,美國的人權記錄也不怎么樣,尤其是在對待非美國人的時候。”
但是也有人對此不持批判態度,記者多次在查理士河畔一個熱狗店里買早點。店主小懷特自從2003年開始就熱情支持美國攻打伊拉克的政策。而虐待戰俘事件出現之后,他仍然認為這是有人在故意給美軍抹黑,當記者問他如果是真的,這種虐待行為是否合法的時候,他的態度發生了改變,問記者:“你到底是來買熱狗還是來打聽小道消息的?(他們這樣)是否合法,那要上帝說了算。”不少學者也認為,盡管伊拉克問題是布什的死穴,由于此事發生在伊拉克,而美國人歷來有對國際新聞不關心的傳統,加之目前美國經濟運轉良好,這件事情對于布什政府的打擊,應該不是致命的。
“如果被虐待的是美國兵,那就不一樣了。那就是第二個越戰”,彼得·羅格無奈地說。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楊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