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廣州六月三日電 題:“泛珠”區域合作 需規避系列問題
中新社記者陳國華
首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今日移師廣州舉行,在區域合作框架即將簽署之時,前瞻“泛珠”區域合作需規避的問題,對今后合作的健康發展,實屬必要。
有關專家稱,“泛珠”區域合作首先要弱化行政區域概念,以經濟區域代之,打破行政區域帶來的阻隔。同時從一開始就要機制創新,堅持創造環境以政府為主導、經濟合作以企業為主體、要素流動以市場為基礎。唯此,才能使這個跨越東、中、西,包含兩種社會制度的經濟大區的合作健康、高效。
中國的三大經濟區,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經濟區目前的合作水平,離經濟一體化還有很大的距離。有關專家認為,行政區域阻礙了經濟區域的形成。此外,就是區域內省與省之間、城市與城市之間,發展水平相近、產業同構,往往相互之間的競爭大于合作。
因此,在區域合作中,要想成功,必然要有一定的創新,革除不利,共識大局,走向共榮。
暨南大學經濟學教授、粵港澳區域經濟專家封小云稱,“泛珠”區域合作在目前的體制條件下,政府的作用至關重要,但市場化是個大方向。區域經濟一體化是一個市場開放、要素流動、資源共享、利益協調的過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各項工作既要抓緊,又不可操之過急;既要發揮政府的協調甚至某種主導作用,又不能人為地依靠行政力量強制推行,那樣只能欲速則不達。
為此,要盡力弱化行政區域觀念,代之以經濟區域的觀念;充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政府要轉變職能,創新管理,改善服務,搞好協調,優化環境。特別應注意的是,不能因為起初階段企業和市場力量不足,發揮作用有限,就過于強化政府行政的力量。
計劃經濟條件下以政府為主體,建立一些所謂經濟技術協作區之類,歷十數年而無多少實際效果,要引為鑒戒。無數經驗表明,政府機構、人員及其職能一旦確定,就具有沉淀的趨勢(機制化)、增長的趨勢(升格、增編、擴權)、固守的趨勢(不易革除),開始的積極因素往往衍變為以后的消極因素。
因此,“泛珠”區域合作,從一開始就要機制創新,堅持創造環境以政府為主導、經濟合作以企業為主體、要素流動以市場為基礎。這樣才能形成良性循環,才是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