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六月二十八日電(記者曾利明)出席今天閉幕的“中國大陸出生嬰兒性別比不平衡”研討會的中外專家一致呼吁:中國政府和全社會必須采取有力措施,促進出生人口性別比平衡。
旨在從倫理、法律和社會的角度研討中國出生嬰兒性別比失衡問題,并就如何遏制出生性別比持續升高提出行動建議的此次研討會,是由福特基金會資助,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聯合國人口基金共同舉辦的。來自中國、美國、韓國、印度、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六十多名專家、學者以及聯合國人口基金和國家人口計生委等機構的代表參加了研討。
出生嬰兒性別比是指每百名出生女嬰對應的出生男嬰數。中國二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這一數值為一百一十九點九二(長表數),即當時平均每出生一百名女嬰相對應地出生了近一百二十名男嬰,這大大偏離了一百零三至一百零七的正常范圍。
與會專家認為:用數字體現的出生嬰兒性別比不平衡,以及相伴的出生嬰兒死亡率性別比不平衡,意味著女童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和傷害、婦女承受家庭或傳統文化的壓力去做產前性別檢查和性別選擇性流產。其本質是維護女童和婦女的權利和利益的問題。
專家指出: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國出生嬰兒性別比完全正常,而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性別比開始持續偏離正常范圍,目前已達到相當嚴重的程度。
數據顯示:全國二000年出生人口性別比一九九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上升了八點五個百分點,比正常值高出近十四個百分點。全國只有內蒙古、黑龍江、貴州、西藏、寧夏、青海、新疆七個省區出生人口性別比在一百一十以下,而這些省、區的人口只占全國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全國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其他二十四個省、區、市,出生人口性別比都在一百一十以上。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已經成為全國性的嚴重問題。
專家分析造成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的根本原因是:中國社會普遍存在的重男輕女、偏好兒子的社會性別觀念。人們觀念的改變遠遠落后于經濟的增長和社會的發展。產生這一觀念原因很復雜,大致有經濟(農村養老保障制度不健全;生產力落后)、文化(傳統男權文化)和社會性別不平等現實因素的影響。
專家們認為,中國大陸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的直接原因主要是B超等胎兒性別鑒定技術的普及和選擇性別的引產。從長遠來看,如果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升高得不到解決,將會引起所謂的“婚姻擠壓”問題,即進入婚嫁期時,一部分男青年找不到配偶。與此同時,還會引發一系列負面的社會問題,包括單身男性增多,非婚性需求增加,人口拐賣等。
為遏制出生嬰兒性別比持續升高,專家們建議在立法、執法、學校教育和輿論監督等方面加強工作,進一步消除社會性別歧視和偏見,樹立“生男生女順其自然”的新型生育觀,加大對產前性別鑒定等非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在社會性別歧視仍然存在的現實環境中,應立即采取措施改善女童、女孩和婦女的處境,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保護他們的利益,維護她們的權力,防止對她們的進一步的傷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