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人稱“鐵面審計長”的李金華接受了人民日報記者的采訪,暢談審計工作的苦與樂———
李金華6月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了一份令人觸目驚心的審計“清單”,他本人也由此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人物。
審計報告反響大,是件好事。政府能夠主動揭露問題,是一個很了不起的進步
記者:這次審計報告公布后,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反響,老百姓對審計工作給予了很高評價,對您個人也有很多贊譽。對此您有什么感受?
李金華:這次審計報告反響那么大,是件好事。我們的政府能夠主動地揭露問題,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進步。揭露這些問題是為了促進這些問題的糾正,體現了政府依法治國的決心和魄力,也反映了老百姓對黨中央和政府的信心。這幾年,審計機關在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方面發揮了應有的作用,我感到很欣慰。
至于人們對我個人的評價,有的實在是過譽了,承受不起。借此,我感謝大家對我的鼓勵和關心。有一點我希望向社會公眾講明,我是受國務院委托向全國人大作審計報告的,我講的所有內容都是經總理同意的。但審計素材是我們提供的,具體怎么報告,最后還是由國務院定。我可以如實地告訴你,我們提供的素材基本上都被采用了。
不干涉就是最大的支持。從總書記到總理,到各位副總理,包括中央的其他領導,至今還沒有一位跟我說過,哪一件事情不能審,或者這個事情你們審了以后要高抬貴手
記者:您剛才提到審計報告內容是由政府來定的,那么中央政府對審計工作都給予了哪些支持?
李金華:我覺得最大的支持,就是支持我們獨立地進行審計監督,不干預。領導支持審計工作,不一定就要天天講話作指示,因為應該怎樣審計憲法上都有規定。不干涉就是最大的支持,這樣我們就可以充分行使職權。
可以這樣說,從總書記到總理,到各位副總理,包括中央的其他領導,至今還沒有一位跟我說過,哪一件事情不能審,或者這個事情你們審了以后要高抬貴手。從沒有任何一位領導跟我打過招呼,這個事情你不能審,那個事情你不能報。我們審計的所有重大問題,我都如實向國務院報告,而且國務院領導都有批示,要求有關部門嚴肅查處。
凡是“吃皇糧”的部門,我們都要審。審計工作的重點,通常是圍繞國務院政府工作的重點來確定的
記者:審什么、怎么審,政府都不干預,您的權力確實很大。那么,審計署是如何確定每年的審計范圍和審計重點的?
李金華:我們審計有一個原則:全面審計,突出重點。對中央各部委的審計是常規審計,每年都要審。現在,我們又把中直機關、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公檢法機關等部門也納入了審計范圍,也就是說,凡是“吃皇糧”的部門,我們都要審。另外,中央財政轉移支付這一塊,像扶貧、救災、水利等專項資金,我們也要審。審計工作的重點,通常是圍繞國務院政府工作的重點來確定的。
基層審計人員面臨的壓力很多。對威脅要增加防范,對利誘和其他一些干擾就要靠職業道德來規范
記者:和您相比,基層審計部門的工作更難做,會受到來自方方面面的干擾和壓力,甚至威脅利誘。在這種情況下,怎樣保證審計的公正、有效?
李金華:的確,基層審計人員面臨的壓力很多。對威脅要增加防范,對利誘和其他一些干擾就要靠職業道德來規范。所以,審計署就規定了“八不準”,以保持審計的獨立性。如果吃了人家的,拿了人家的,你的獨立性還能保證嗎?
還有,嚴格的質量控制措施,也是保證審計工作客觀公正的重要一環。最近,我們搞了一個審計質量控制100條規定,要求很細,規定審計人員每天要寫審計日記,今天干了些什么,怎么干的都要記下來。我把這個叫做審計的“黑匣子”,就像飛機的黑匣子一樣,是原始記錄。將來真出了問題,可以查審計日記,來鑒別相關人員的責任。
審計是監督,但不是一般的查查賬。在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中,審計有三大作用
記者:黨中央和國務院最近提出,要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在這方面審計能夠發揮哪些作用?
李金華:這關系到審計工作定位的問題。我認為,審計是監督,但不是一般的查查賬。審計是民主與法制的產物,更是推進民主與法制建設的一個重要工具。審計在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中有三個作用:
第一,通過審計相關財政資金的使用情況,使政府部門依法履行自己的職責。比如,現在我們一些財政資金在分配和使用上存在不合法、不合規的情況,或者有一些是不規范的,沒有很嚴密的程序。法律有規定,程序不健全,引發了不少問題。通過審計,可以促使政府部門依法行政,不要搞特權,不要搞暗箱操作。
第二,通過審計結果的公開化,促進政府部門行為的公開化。這幾年我們審計工作一個很重要的著力點,就是通過審計推進政府行為公開化,特別是有財權的部門行為的公開化。在新中國的歷史上,全面地揭露政府部門問題的,審計是第一家。我覺得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進步。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公開透明。懲治腐敗和官僚主義,最好的辦法就是公開透明。
第三,通過審計監督,促使政府部門提高效能。衡量政府效能很重要的一條標準,就是政府對財政資金用得怎么樣。目前,我們已經開展的一項工作是效益審計,就是審財政資金使用的效益如何。這項工作才剛剛開始,任務還非常繁重,但這是我們今后工作的一個重點。
我們正在加快審計結果公開化的步伐。目前,公眾可以通過審計署網站和《審計結果公告》了解公布的審計結果
記者:在效益審計和審計結果公開化方面,審計機關做了哪些工作?還有哪些工作要做?
李金華:今年審計報告中公布的關于污水處理的一些項目,就是效益審計。有的地方大量的資金投入進去了卻沒有效果,設備閑置造成很大浪費。去年我們公布的十幾個機場的建設,存在著很大浪費問題,也是效益審計。有些是直接的效益問題,有些是間接的效益問題,銀行貸款大量損失,更沒有什么效益可言了。不僅僅是經濟效益,還有社會效益的問題。到2007年,審計機關將投入一半的力量去搞效益審計,另一半力量搞違法違規的審計。
關于審計結果公開化,我們正在加快步伐。去年我們只公布了一期非典專項資金的審計結果,今年已經公布了兩個專項資金的審計結果,以后還會有大幅增加。到明后年,審計署的一些審計結果要逐步地、全面地向社會公告。
審計結果既要有集中披露,也要有日常披露。有人對現在這種集中式披露有些看法,比如有十個、二十個問題在審計報告中點了名,其他的都不點,似乎不大公平。所以,改進的辦法就是進行單項審計公告,凡是查出的問題都在審計公告上披露,這樣就公平了。目前,公眾可以通過審計署網站和《審計結果公告》了解公布的審計結果。《審計結果公告》是向社會免費發放的。
只要問題存在,就堅持審下去。最后就會見效果,就會越來越好
記者:去年審計公布的案件中,查處落實的情況怎樣?這些年審計查處了很多問題,為什么有些問題總是屢審屢犯?
李金華:去年審計出來的案件已經全部移交司法機關,對我來說審計的程序已經完成了,當然我們還在關心最后處理的結果。對重大問題責任人的追究,應該沒有什么問題。只是有些違規資金的收繳大概落實了70%多。主要是有些地方把錢花掉后,沒有資金歸還,但責任人還是受到處理了。中國的審計機關是隸屬于政府的。我們只要發現重大問題就報告總理,然后總理通過行政的手段進行查處糾正。查處起來力度大,時效快。
關于屢審屢犯的問題,老百姓的這種擔心和不滿意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個人看,很多存在的問題不是通過某一項措施就能馬上解決的,它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解決也需要一個過程。比如假冒偽劣、吸毒販毒等問題,現在還根除不了。這不僅有制度和習慣勢力等方面的問題,還有一個利益格局在起作用。所以,對待屢審屢犯的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屢犯屢審,只要問題存在,就堅持審下去。最后就會見效果,就會越來越好。
只要有重大問題就必須查出來。有重大問題查不出來,是對黨和人民犯罪,是最大的失職
記者:社會上有一種說法,說您心比較狠,手腕比較硬。對這樣一個評價您怎么看?
李金華:這話是我自己說的。有的時候心不狠不行,說情的人很多,包括我的一些親屬。我就說:你們別摻和,讓他們單位來人說。這次說情說成了,下次就會都來了。手腕比較硬,只要有重大問題就必須查出來,有重大問題查不出來,是對黨和人民犯罪,是最大的失職。
當然,具體情況也要具體分析。比如,一個困難地區的縣長把扶貧資金發了工資,對不對?不對。但不能輕易地去處理他,因為他是不得已而為之。但如果他把錢拿去蓋樓買車了,那就非處理不可。我常說,審計人員要搞清四個問題: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怎么辦。也就是說要查清事實,找出原因,判斷后果,采取措施。把前三個問題搞清楚了,怎么辦就一目了然,就不容易出冤假錯案。
記者:您從1998年任審計長以來,審計了很多部門,按說也會得罪很多人,難道就沒有什么顧慮和擔心嗎?
李金華:我曾經講過,要當好審計長,就必須把自己的后路斷掉,就要做到無所畏,無所求。沒有這個決心,別想當好審計長。老實說,有好幾個部門都是我的同學在當頭兒,我們照樣審。我去我的母校中央財經大學講課,就直接說你們這個地方管理可能有問題,回頭叫人審一審你們。這樣做也并沒有影響人家請我講課,現在請我講課的單位還是蠻多的。
我有個體會,干審計工作不能怕得罪人,當你把所有的人都得罪了,可能也就所有的人都不得罪了,這就是辯證法。只要我們公平,對誰都一樣,大家對審計就會有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對審計工作我只能打70分。目前我們的審計工作離黨和政府的要求,離人民群眾的期望還有一定的距離
記者:當了這么多年的審計長,您給審計工作打多少分?在本屆任期內,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李金華:只能打70分。因為目前我們的審計工作離黨和政府的要求,離人民群眾的期望還有一定的距離。我們一些工作才剛剛起步,要做的事情還很多,審計人員的綜合業務素質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本屆任期內,我最想做三件事:加大效益審計的分量;加快審計公開透明度的進程;進一步加強內部的控制和管理,提高審計質量。最近正在修訂《審計法》,其中我們提了兩個建議:一是成立審計報告審查委員會,由專業人士來審查審計報告,實行合議制;二是建議將來由某個部門專門對審計機關進行審計。你審計別人,也要有人來審計你,這樣才能確保審計的客觀公正。(來源:人民日報;作者:李麗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