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廣安八月七日電 題:鄧家茶館說書人
中新社記者鄒輝
眼珠一彈、手一擺,啪啪兩聲驚堂(醒)木,“話說武松來到了景陽崗……”
在小平故鄉廣安協興老街的鄧家茶館里,六十七歲的說書人吳紹模開始了他在這里的第九場評書,堂下圍著老方桌、喝著蓋碗茶的數十位游客、老街鄉親響起掌聲一片。像這樣的說書場景在整個小平故鄉已經不多見了。
鄧家茶館又名“聚文園”,原是鄧小平的父親鄧紹昌所開,面積一百平方米。鄧紹昌仗義疏財,直率坦蕩,常為鄉里化解矛盾,那時鄧家茶館的生意十分紅火,逢場必滿。鄧紹昌為鄉里人解決矛盾時也常常把茶館作為雙方和談之所。
吳紹模雖已六十七歲,但說起書來依然神彩飛揚,形神兼備。在他說書休息間隙,記者向其提采訪之請,身穿一件藍色唐裝的吳老欣然應允。“我在這里說書是義務性的,是為了報答小平對我的恩德!為小平故鄉的文化、旅游事業做點小貢獻!”
吳紹模一開口便如此說道,之后便道出了他的說書歷史,“我從一九六0年便開始說書,一九七0年被下放到農村,一九七八年落實政策后又重新回到城里,先后在重慶、南充等地說書!”
“如果不是小平同志實行的政策好,我現在還不知道活成什么樣子!”吳說,“我后來感覺自己說書說不動了,就向政府申請分配工作,一九九0年到了一所高中教書,直至一九九九年退休。我現在四個兒子都考上了大學,一大家子其樂融融!”
“協興老街要增加一點文化氣氛,我就應邀來到鄧家茶館說書。平時外地游客多的時候,我就講些‘紅色故事’,如‘紅巖’、‘華鎣山游擊隊’等,當地老鄉多的事候,我就講講《水滸》等經典的故事,前幾天我還講過‘岳飛槍挑小梁王’。”
吳紹模告訴記者,鄧家茶館原來分兩層,底層是平常百姓喝茶的地方,第二層有雅間,是當年一些有地位的人喝茶的地方。
七十八歲的何大爺最喜歡聽吳紹模的評書了,何大爺告訴記者,他已在協興老街住了四十余年,老街上如今有一百多戶人家,像他這樣的老人有六七十個,老人們常來鄧家茶館喝喝蓋碗茶、打打小麻將。
鄧家茶館現在的管理者姓黃,記者見到他時正在茶館里與一幫朋友下象棋。他告訴記者,如今茶館里的方桌大都有幾十年的歷史,不少都刻有精美的圖案,游客及當地老鄉在此只需花一元人民幣,既可喝蓋碗茶,又可聽評書。
走進鄧家茶館便如同置身于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先要跨過數十厘米的高門檻,隨之映入眼簾的便是幾十年前的大方桌、長板凳,喝著蓋碗茶的質樸老鄉。底層一側放著兩個大水缸,管理者稱這是用了過濾燒茶水的,用這種水泡的茶才更香甜。
鄧家茶館所在的協興老街保留了清末民初的建筑風格,長三百米,寬七米,石板砌成,青瓦木板房,單檐歇山式屋頂,具有川東古老民居特色,令人流連忘返。狹窄的街道原為官道,逢場天雖顯擁擠卻打掃得干干凈凈,一間店鋪緊挨著另一間店鋪。
據當地百姓講,協興老街的青石板上,深深地印下了鄧小平童年的足跡。當年,小平每天來到協興老街上的北山小學讀書,逢二、五、八(農歷)場期,小平還常常背著一只小竹簍,穿梭于擁擠的人群之中,為母親買回鹽巴、針線,也為自己買回學習用的桐油、蠟燭之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