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記者余熙從法國返漢后披露:今年7月他在法國舉辦畫展時,在夏萊特市發現了鄧小平81年前在法勤工儉學時的“居留登記卡”。該市市長助理、辦公室主任布魯諾·巴呂稱,他是第一個查找到這件登記卡的中國人士。
這張登記卡為17.5×10.8厘米,紙面已經泛黃,但清晰地記載了從1922年2月13日至次年6月11日,鄧小平兩次在該市居留的情況。
卡片的主要內容為———國籍:中國;姓名:鄧希賢;出生:四川,1904年7月12日(中國農歷———編者注);父親:鄧文明;職業:工廠工人;婚姻狀況:未婚;身份卡號碼:1·250·349;到達日期:1922年2月13日;居住地點:leangle;離開時間:1922年11月3日;目的地:賽納-夏狄戎中學;備注:1923年2月1日重返leangle;1923年6月11日離去,前往拉加雷納-科隆市的德拉普安特街39號。
據記載,1922年2月,鄧小平來到法國蒙塔日市的衛星小城夏萊特市,在這里的哈金森橡膠制品工廠勤工儉學,并在這里加入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次年改名為旅歐中國共青團);同年11月,鄧小平離開夏萊特市。第二年的2月,鄧小平重返夏萊特市,繼續在哈金森工廠打工。同年6月,他告別了這座城市,根據青年團執行委員會書記部的安排,開始在巴黎從事專職青年團旅歐支部的工作。
余熙在蒙塔日市辦展期間,主動前往哈金森工廠采訪鄧小平當年勤工儉學的足跡,意外獲得夏萊特市政府擁有鄧小平在法活動文物的線索。為此,他在法國著名對華友好人士雷蒙·普羅夏松先生的協助下,輾轉找到布魯諾·巴呂先生等人士,終于發掘出了這件研究鄧小平生平的珍貴史料。
一段不平凡的歷史記錄
———鄧小平81年前旅法“居留卡”發現紀實
(一)
這是一張17.5厘米×10.8厘米的卡片紙。
紙面業已泛黃,邊緣呈些許褐黑色,藍黑色的墨跡也稍有淡褪。
這不是一張普通的卡片。在它小小的頁面上,承載著中國世紀偉人鄧小平81年前在法國踏上革命征程的珍貴印記。
7月16日上午,在法國中部小城夏萊特市市政廳的二樓,該市市長助理、市政府辦公室主任布魯諾·巴呂先生和該市檔案館的一位專管工作人員,特地為本報記者搬來厚厚一摞20世紀20年代外國人在該市居留的登記卡片。我們將這些卡片攤在辦公桌上,一張一張地仔細翻揀和辨認著……
突然,我分辨出一行用花體法文寫著“TengHiHien”(鄧希賢)字樣的卡片。
啊,“鄧希賢”———早年鄧小平使用過的名字!終于找到了!
我捧起這張于1922年7月13日由夏萊特市市政廳為鄧小平填寫的“外國人居留登記卡”,激動不已。
這張卡片清晰地記載著,從1922年2月13日至次年的6月11日,鄧小平兩次在該市居留的基本情況;而在它的背后,則是鄧小平早期在法國革命經歷的歷史刻痕。
1922年2月,17歲的鄧小平,來到法國中部蒙塔日市的衛星小城夏萊特市,在這里的百年老廠哈金森橡膠制品工廠勤工儉學,并在這里加入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次年改名為旅歐中國共青團);同年11月3日,鄧小平離開夏萊特市。第二年的2月2日,已滿18歲的鄧小平又重返夏萊特市,繼續在哈金森工廠打工35天。同年6月11日,他永久地告別了這座城市。
從此,鄧小平開始步入職業革命家的漫漫征途。
這頁卡片記載著如下內容:
國籍:中國 姓:鄧 名:希賢 出生:四川,1904年7月12日
父親:鄧文明母親:淡切鄧(音譯)職業:工廠工人婚姻狀況:未婚
登記地點:無 登記日期:無 登記號:無 身份卡號碼:1·250·349 頒發日期:無
頒發地點:無 到達日期:1922年2月13日 居住地點:Langlee 離開日期:1922年11月3日
目的地:塞納-夏狄戎中學 備注:1923年2月1日重返Langlee 1923年6月11日離去,前往拉加雷納科隆市德拉普安特街39號
鄧小平早年在法國勤工儉學的經歷,可謂世人皆知。但是他的這張被埋藏在這座小城檔案館里的居留登記卡片卻鮮為人知。
“祝賀您!”
夏萊特市市長助理、市政府辦公室主任布魯諾·巴呂先生笑著對我說:“您是第一個前來我們城市查找到這張登記卡片的中國人!能夠成為‘第一’,總是令人興奮的。”
(二)
鄧小平1920年9月11日至1926年1月,曾經在法國勤工儉學。從1922年2月13日起,鄧小平一直在法國中部城市蒙塔日市的衛星城夏萊特市哈金森橡膠制品工廠做工。鄧小平本人生前回憶道:“我在法國的五年零兩個月期間,前后做工約四年左右(其余一年左右在黨團機關工作)!
在夏萊特市政府查找到鄧小平的居留登記卡片以后,布魯諾·巴呂向我簽名贈送了一本該市1991年出版的《夏萊特的移民》。其中特別刊載了中國領導人鄧小平的照片,以及他當年在該市勤工儉學的重要史實,書的封面還罕見地使用了中文作為裝飾。書中寫道:
“16歲的鄧小平,持法國領事館的公務簽證來到法國。”
“在從中國來的378名學生工人中,有53人于1919年6月3日到達蒙塔日市。此前已有51人于5月19日到達。這些中國學生均得到了法華教育會的資助。由于貧窮而無法支付學費的學生,必須白天做工,晚上聽課。鄧小平和其他213名同學兼哈金森工廠的工友就是這種情況。但是,這種狀態沒有持續很長時間,因為工作條件的惡劣和無趣。鄧小平在夏萊特市的確切的時間,是1922年2月14日至10月17日,和1923年2月2日至3月7日”。
“(鄧小平)在制鞋車間干了一個月以后,他的工頭便寫下了‘辭工不干,不再錄用。А
《夏萊特的移民》記述的這段史實,乃是鄧小平第二次在哈金森工廠打工35天以后,即辭職離開了該廠。
辭職后的鄧小平,于1923年6月11日離開了夏萊特市。這份居留登記卡片清晰地記載,他去了拉加雷納-科隆市的德拉普安特街39號。據鄧小平的女兒毛毛在《我的父親鄧小平》一書中介紹,“父親離開哈金森工廠,并不是因為他不需要做工了,而是因為在1922年,發生了一件決定他終生命運的大事!
這件大事,就是在法國勤工儉學的優秀分子,組織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次年改名為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夏秋之際,鄧小平加入了這個組織。此后,他便根據青年團執行委員會書記部的工作需要,一邊做一些臨時性的雜工,一邊開始在巴黎從事專職青年團旅歐支部的工作。
夏萊特市出版的這本《夏萊特的移民》,還記述了與鄧小平同一批前來打工的中國學生在夏萊特市生活和學習的有關情況。
在有關鄧小平的章節中,書中最后寫道:“鄧希賢,除了在哈金森工廠工作過以外,還先后在拉加雷納科隆市、巴耶市,以及在克魯梭市的施耐德鋼廠,在塞納-夏狄戎市的雷諾汽車公司工作過。德國人烏里·弗朗茨在他的一部關于鄧小平的傳記中寫道:如果沒有在法國當外國勞工的悲慘經歷,他將不可能成為鄧小平!
(三)
這次之所以能夠有機會前往法國的夏萊特市市政府,挖掘出這件珍貴的文物資料,其契機乃是記者前往法國參加了“中法文化年”的藝術展覽活動。
應法國蒙塔日市市長等方面的邀請,記者于2004年7月前往該市舉辦了主題為“東方哲學”的個人水彩畫展覽。在此期間,接待者主要是居住于蒙塔日市、長期熱衷于中法友好和文化交流事業的一位老人雷蒙·普羅夏松先生。
早在赴法之前,記者就為可能在此次的法國之行采寫紀念鄧小平百年誕辰的文章做了準備,特別重點溫習了鄧小平在蒙塔日市勤工儉學的黨史資料。抵法以后,記者便請熱心的普羅夏松老人提供幫助,希望能夠再設法搜集到一些有關鄧小平在蒙塔日市和夏萊特市的新的文史資料。普羅夏松對此表示同意和贊賞。這位老人說:“鄧小平是我們共同愛戴的偉人。我和蒙塔日市的朋友們愿意全力幫助您!”
這天,普羅夏松告訴記者:“我記得好像看到過一幅鄧小平在蒙塔日市的照片,大概是被保存在夏萊特市市政府內!
記者一聽,喜出望外,連日催促他幫助聯系尋找。
普羅夏松是蒙塔日市土生土長的“路路通”人士,在當地擁有很廣泛的人脈。很快,他找到多年的朋友———現任夏萊特市的市長,并通過這位正在休假的市長,又認識了同樣熱心的布魯諾·巴呂主任。他們向主任介紹了記者的身份,還邀請他前去參觀記者的展覽,同時提出希望找到鄧小平照片的要求,并請市政府一定給予支持和幫助。
很快,該市政府約定了時間。7月15日和16日,記者在居住于當地的一位華裔法籍友人陶森球先生的熱心陪送下,兩次來到夏萊特市政府。然而,在這里記者被告知該市并沒有保存那幅照片。他們說,大概是普羅夏松記憶有誤。
看著記者有些失望的眼神,布魯諾·巴呂主任說:“別著急,我們政府的檔案館里,還保存有20世紀20年代外國人在夏萊特市的居留登記卡。或許里面會有關于鄧小平的卡片。”
記者聽后十分高興,連忙請這位主任幫忙聯系查找。主任當即打電話給檔案館的專管人員。
近一個小時后,正在休假、家住另一個城市的專管人員神情急迫地趕了過來。少頃,他又步履匆匆地從樓下端出一大摞業已陳舊的卡片放在記者面前。
就這樣,記者順利地找到鄧小平的這張珍貴的居留卡。
在翻閱的過程中,記者還發現了卡片上有蔡暢、王若飛等一批中國老一輩革命家的名字。王若飛和他的舅父黃齊生于1922年6月9日來到哈金森工廠打工的記錄,在這里的卡片上也有明確記載。
1993年8月,鄧小平的女兒毛毛在她的著作《我的父親鄧小平》中曾經披露過一幅鄧小平在法國勤工儉學的登記卡片,這是位于夏萊特市的哈金森工廠所頒發的打工的“工卡”。這幅“工卡”的照片后來被許多媒體和出版物廣為引用。毛毛在書中還提到夏萊特市政府“外國人登記簿”,其中也有與記者此次所發現的這張登記卡片相近似的內容,盡管它所記載的史實沒有記者發現的卡片這么詳細,但也足以印證記者手頭這張卡片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這張由夏萊特市市政府填寫的鄧小平的居留登記卡片終于得以面世,記者和當時在場的法國友人高興無比。布魯諾·巴呂連忙從辦公室的冰柜里取出香檳酒,大家熱情地舉杯祝賀。(來源:長江日報;作者:余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