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經濟新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蒙牛副總裁抵京辟謠 蒙牛否認要趁火打劫伊利

        2005年01月06日 09:47

          日前,頤合財經副總裁、香港某基金首席顧問王吉舟在接受中國工商日報記者采訪時,根據他長期跟蹤資本市場上蒙牛和伊利的表現,提出蒙牛根據與國際股東的協議,要實現三年后銷售額達到120億元以上的飛躍,因此需要通過收購同行大企業(yè)、整合別人銷售額來完成。在這樣的情況下,伊利被迫加緊了MBO的步伐,當家人鄭俊懷甚至不惜挪用巨額公款。

          因《解析外資巧取豪奪資本故事誰令鄭俊懷孤注一擲》的報道被廣泛傳播,引起輿論一片嘩然。就此,本報記者專訪了蒙牛乳業(yè)副總裁孫先紅。

          關于“走在一起”這句話不是在上市之后說的

          新京報:最近國內一家媒體發(fā)表了一篇題為《誰令鄭俊懷孤注一擲》的專訪。里面把鄭俊懷急于MBO的原因歸結為蒙牛挾外資逼迫。你如何看待這一說法?蒙牛在香港成功上市后,牛根生曾說:“伊利與蒙牛遲早要走到一起。”這算不算蒙牛收購伊利的信號?

          孫先紅:這是一個假論據,完全是“移花接木”。蒙牛上市是2004年6月的事,而?傉f“伊利與蒙牛遲早會走到一起”是2000年的事。我不知道接受專訪的這位財經專家是一個什么樣的心態(tài),是“不經意”地犯了一次糊涂,還是聰明人在放“煙幕彈”。

          大家可以翻一下2000年第10期的《中國企業(yè)家》雜志。其中有一組名為《同城恩怨》的文章,該文章寫伊利與蒙牛是“裂變之怨”,文章寫道:“精明的牛根生還是不喜歡輿論將蒙牛與伊利對立起來,更不愿逞口舌之快去貶損伊利。但牛根生透露了他內心深處一個籠統(tǒng)而朦朧的感覺:”以后伊利和蒙牛還會走到一起!

          牛總之所以如此說,是基于他的信念:競爭的最高階段是合作,合作雙贏。有幾件小事,可以反映他的這種思想:一是他在企業(yè)里堅定不移地倡導大家在提到伊利、光明等兄弟企業(yè)時,要稱“競爭隊友”,而不是“競爭對手”;二是他提出伊利和蒙牛除了自有品牌,還有一個共同品牌“中國乳都———呼和浩特”;三是他屢次強調“蒙牛伊利,本是兄弟”,“草原品牌是一塊,蒙牛伊利各一半”。

          在他的住宅里,擺著一套茶具,是伊利股份制創(chuàng)立十周年時的紀念品。當時沒請他,但他自己去了。伊利的人很意外。?倿槭裁床徽堊匀?他說:“我在伊利干了16年,在蒙牛才干了5年。我最好的年華,奉獻給了伊利,在那里流過的淚、淌過的汗、灑過的血,比在蒙牛多得多!所以,要說感情,我對伊利的感情,實際上不比對蒙牛的差。”

          所以,?傄磉_的意思是,紛爭是暫時的,兩個企業(yè)遲早還會走到一起。走到一起的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由紛爭到合作就是其中的一種,像我們兩家這幾年合力打造共同品牌“中國乳都·呼和浩特”的過程,在一定意義上講,就是在局部領域走到一起的表現。

          關于摩根士丹利套現逐漸退出表明已到“離婚期”

          新京報:王吉舟提出的第二個證據稱,收購伊利只需6億資金,而恰恰是在伊利出事后僅3天,也就是12月20日,摩根士丹利就套現了6.7億多港元的現金,這是巧合還是另有原因?

          孫先紅:摩根士丹利何時套現,套現多少,早就約定在先,2004年6月在上市相關文件中已有明文規(guī)定,并公示過,這是受到香港聯交所監(jiān)控的。摩根士丹利這樣的策略股東,與一般的股東不同,其投資特點就是“進進出出”,用我們?偟脑捳f,“摩根士丹利與我們結婚,是要離婚的”,F在,它逐漸退出,表明已經到了“離婚期”,是符合其一貫策略的。既然退出是摩根的既定策略,那么,協議生效時,按部就班地套現有什么大驚小怪的?如果這個日子不是巧合,莫非摩根和蒙牛竟然有這樣的神機妙算,早是半年前,便料定鄭總會在12月20日前后被捕?

          再說,即使王先生的邏輯成立,那也是摩根收購伊利,而不是蒙牛收購伊利。摩根要是想收購伊利的話,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投資機構難道兜里沒錢,還得用拋售股票的方式來“等米下鍋”嗎?

          王先生號稱財經專家,財經常識自然不會不知道。

          他這樣“內行人說外行話”,生搬硬拉,混淆視聽,讓我們的確有點兒懷疑王先生的動機。我們從網上查知,并據知情人透露,作為服務過長三角地區(qū)某乳業(yè)巨頭的王吉舟先生,是個投資顧問,長期在內地工作,只是掛名香港某基金。

          關于外資傀儡蒙牛中方股東處于控股地位

          新京報:專訪中說,摩根等外資股東持有蒙牛相當數量的股份,所以,蒙牛已經是外資股東的傀儡。

          孫先紅:首先澄清一點,蒙牛的中方股東處于控股地位。王先生搞錯了。

          但即使是站在中方股東不控股的前提下討論問題,王先生的邏輯也極其荒謬。

          這位所謂的財經專家似乎忘了:蒙牛是一家在海外上市的公眾公司———外資不持有相當比例的股份,那還能叫“海外上市”嗎?我國大部分境外上市績優(yōu)企業(yè)均有外資持股情況,而且絕大部分是國有企業(yè),難道這些企業(yè)也是“外資的傀儡”?在王先生眼里,不控股就等于傀儡,于是,他的邏輯必然導致這樣的觀念誤區(qū):所有在獨資企業(yè)工作的中國人都是外資的傀儡;所有的職業(yè)經理人都是資本(無論內資,還是外資)的傀儡。用陳腐的政治觀念,對一個普遍的現代資本結構進行如此片面的解讀,有失一個專業(yè)投資顧問的水準。

          何況,摩根100年來在全球投資的國家、行業(yè)、企業(yè)不計其數,在我國投資的企業(yè)也不只是蒙牛一家,也不只是乳品一個行業(yè),對平安保險、南浮電池等已于蒙牛之前做過投資,為什么只對從事乳品行業(yè)的蒙牛感興趣呢?

          具體到蒙牛來說,摩根等金融投資者,投資就是為了退出,而不是為了控制企業(yè)。蒙牛上市后,外資股東已出售了部分股份,目前的比例已降到了金牛、銀牛之下,即便按王先生的標準來衡量,也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傀儡問題。

          利用外資是我們求之不得的事情。引進外資是改革開放的基本內涵之一。蒙牛在海外上市的目的,就是為了“用國際股民的錢,辦中國農民的事(養(yǎng)牛致富),辦中國市民的事(喝奶健身)”。6年來,蒙牛融來的20多億外資,為內蒙古增加了80多萬頭奶牛,給農業(yè)鏈條上創(chuàng)造了160多萬個就業(yè)機會,給運輸環(huán)節(jié)、銷售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造了幾十萬個就業(yè)崗位,現在蒙牛已經是全國收奶量最大的農業(yè)產業(yè)化“第一龍”,被譽為“西部大開發(fā)以來中國最大的造飯碗企業(yè)”。

          但是,依王先生的眼光看來,牛根生只有把利潤揣進個人腰包才算成功,否則,即便讓百萬奶農發(fā)上洋財、讓億萬消費者喝上好奶,那也是“忙來忙去,都是給人家做了嫁衣裳,根本不關中國人什么事”。

          我實在佩服王吉舟先生,他有勇氣向全世界宣布,一個企業(yè)讓中國百萬奶農脫貧致富“不關中國人什么事”,讓億萬消費者強身健體也“不關中國人什么事”,惟獨企業(yè)家個人產權是否一股獨大才特別關乎到“中國人的事”!

          經濟全球化,地區(qū)經濟一體化,這是全世界的經濟潮流!坝萌虻馁Y源,做全球的市場”,這將是一個國際化企業(yè)的必由之路。

          我們引進大量外資,也不是要與國內同行比個高低,而是為了推進牧場國際化、工廠現代化,并引進國際先進管理、技術,提高民族乳業(yè)、中國企業(yè)的國際競爭力,為子孫后代創(chuàng)建一個百年老店,為國家民族打造一個世界品牌。

          新京報:現在我們再來看文章提出的第三個論據:“年銷售額只有40億元的蒙牛,靠什么實現三年后銷售額達到120億元以上的飛躍呢?收購其他強大的競爭對手,直接整合別人的銷售額,看來才是惟一的制勝之道!

          孫先紅:這位財經專家說他長期關注蒙牛,為什么對蒙牛2004年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34.73億元的最新數據卻視而不見,偏要用2003年40億的數據?2006年離現在還有兩年,中國乳業(yè)的平均速度達30%,這給我們留下了足夠的增長空間。但這篇專訪卻將“收購”說成“惟一的制勝之道”,這樣有意回避客觀事實,我們真的不知道這位專家動機何在。

          關于鄭俊懷挪用公款MBO只有挪用公開才能進行自救結論荒謬

          新京報:這篇專訪討論的核心問題被解讀為,誰令鄭俊懷孤注一擲?文章認為,是蒙牛挾外資逼迫,讓鄭俊懷孤注一擲,冒險MBO.你對此有何評論?

          孫先紅:這完全是一種毫無根據的主觀臆斷,而且有挑撥內蒙古兩大乳業(yè)之嫌。在大是大非面前,我們一貫頭腦清醒。我們不會因為別人挑撥幾句,然后就對打起來。伊利鄭總出事的時候,我就告訴打來電話的新京報,伊利是個好企業(yè),即使個別人有問題也不等于企業(yè)有問題。

          競爭到處存在,把企業(yè)領導挪用公款的原因歸結為兩家乳業(yè)的競爭,實在是聞所未聞。國內乳業(yè)中,蒙牛、光明、三鹿、完達山、三元、新希望等哪一家不曾受到競爭威脅,他們也只有挪用公款才能進行所謂“自救”嗎?中國各行業(yè)各產業(yè)的競爭也是很激烈的,也要這樣干嗎?細讀王吉舟先生的言論,感覺王先生的邏輯很奇怪,例如這一段就說不通,我給你念一下,他說:“目前,真正控制伊利股份的,只有金信信托一家,而金信信托去年以2.8億元人民幣的代價,從呼和浩特市政府手中買下伊利的全部國有股份,或許,這正是鄭俊懷借金信信托之手實現MBO的招數,然而,鄭俊懷這一招雖然使外界勢力的敵意收購成為不可能,卻涉嫌挪用公款,導致他鋃鐺入獄!蓖跫巯壬囊馑己孟袷窃谡f,股份由呼和浩特市政府掌控是不可靠的,必須由鄭總個人掌控才算安全……按王先生的邏輯繼續(xù)往下推演,有可能得出一個非?膳碌慕Y論,是不是企業(yè)家的個人尊嚴比國家利益的尊嚴還要大!

          再說,如果外資想收購伊利,直接收購即可,難道非得通過蒙牛來“曲線”運作嗎?

          我還提請大家注意一個細節(jié),從目前發(fā)布的新聞來看,老鄭挪用兩筆公款的時間在2000年至2001年之間,那時候,外資還沒有進入蒙牛,也沒有任何這方面的預測(外資第一次進入蒙牛是在2002年11月)———既然那時連外資都沒有,自然也就根本談不上“蒙牛挾外資逼迫”鄭總的問題。王先生見木不見林,演繹這樣荒唐的邏輯,不知他到底想干什么?

          來源:《新京報》 作者:喬曉會

        :站內檢索:
        關健詞1:
        關健詞2:
        標  題: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 1024*768 分辨率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色欲_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不卡在线_欧美一级高清片在线观看_99国严欧美久久久精品l5l
          <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浦县| 灌云县| 治多县| 乌兰县| 舟山市| 安丘市| 河曲县| 郸城县| 寿宁县| 祁东县| 门头沟区| 大石桥市| 澎湖县| 灌阳县| 禹城市| 江孜县| 玉田县| 庐江县| 津市市| 宜阳县| 高安市| 宝应县| 河东区| 尉氏县| 罗田县| 塔河县| 永嘉县| 东阳市| 深水埗区| 繁峙县| 满洲里市| 武山县| 保定市| 喀什市| 蕉岭县| 射阳县| 洛浦县| 樟树市| 阿拉善左旗| 驻马店市| 淮滨县| http://444 http://444 http://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