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3年的第一臺春節晚會到今天,已經整整辦了21年。21是個叫人感動得鼻子發酸的數字,有多少人在春晚的陪伴下,長大了,上學了,畢業了,戀愛了,結婚了,生子了……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這21年一路走來,含辛茹苦、笑罵兼收,本報調查采訪了這21年來參加過春晚的導演、演員和許多幕后工作人員,為讀者揭開那些鮮為人知的幕后故事。
董文華、彭麗媛、宋祖英曾是春晚雷打不動的三大金剛
趙忠祥的“張嘴就來”,倪萍的“咧嘴就哭”,始終是后來春晚主持人無可超越的巔峰
黃宏的《超生游擊隊》當年曾被春晚拒之門外
導演篇
幕后1
最無助導演黃一鶴
春晚首任導演名曰:黃一鶴。1982年深秋,當時中央電視臺臺長王楓的一句:“老黃,把春節晚會交給你搞怎么樣?”把黃一鶴推向了戰場,副臺長洪民生接下來的一句:“你要盡力把它辦好,我說的是盡力。”又把黃一鶴架到了必勝的半空中。無助的黃一鶴以豁出去的信念推出了四條舉措:實況直播、設主持人、設熱線電話、請國家高層領導人出席,這就是1983年春節晚會的“標書”。
幕后2
最創新導演張子揚
春節晚會的前11屆總導演都是中央電視臺領導任命的,全部出自于中央電視臺文藝部。到1993年以后開始競爭上崗,年輕導演張子揚閃亮登場,創新提出把舞臺置于中間,三面為觀眾群,舞臺以大屏幕電視墻為背景,用電腦控制燈光。后來的郎昆導演首次采用現場真唱,把春節晚會帶向真正的直播空間。
幕后3
最郁悶導演張曉海
從1993年春晚總導演競爭上崗開始,“標書”就成為其競爭武器。但事實上所謂標書真正能實現的很少,這其中最郁悶的是導演張曉海,他設定的晚會框架是:“三地互傳,共演直播”,其中包括三地小品、三地相聲、一個小品三地接力演、三地歌曲接力賽四部分,但后來除了小品《一個錢包》實現了一個小品三地接力演的構想之外,其他構想全部夭折。
主持篇
幕后1
趙忠祥張嘴就來
不管后事如何,趙忠祥的“張嘴就來”,倪萍的“咧嘴就哭”,始終是后來春晚主持人無可超越的巔峰。當年的趙忠祥能在直播前三小時跑回家“悶”一覺,而且,振振有詞道:“今晚要堅持到后半夜呢,不睡會兒行嗎?”這種沉穩是功夫,可惜,趙老師的功夫終歸沒練到家,春晚沒成為他幸福的終點。
幕后2
姜昆壯烈下崗
姜昆可謂“春晚狂人”,連續上了13次春節晚會,當主持人就有8年,在“姜昆時代”很多主持人都是業余的。姜昆退役之后,只有李默然又和趙忠祥搭檔了一回,便再沒有非職業主持人亮相春晚了,春節晚會成了中央電視臺自己家的事兒。
幕后3
馬季背好詞上臺
上春節晚會最早的主持人竟然是馬季、姜昆、王景愚、劉曉慶,您還有印象嗎?當年的主持人都有點像相聲演員,因為當年給主持人的定位就是要逗觀眾高興,所有的串聯詞都是“早有準備”的。現在21年過去了,主持人的話雖然越說越順溜,但是,串聯詞還是有詳細臺本的,主持人背串詞那是基本功。
演員篇
幕后1
宋祖英漂亮是化出來的
聽說宋祖英在維也納的演唱會成功得有些嚇人,誰能知道1990年中央電視臺請她去參加春節晚會的時候,除了一首《小背簍》之外,她都不知道自己還能唱什么。14年過去了,宋祖英成了春晚成就的最亮一顆星。她卻異常坦誠地說:“我的漂亮是化妝化出來的,如果沒有化妝,我就沒有一點星光了。”
幕后2
“一把火”燒紅費翔
人們往往只看到明星們人前的風光,卻不知道風光的根源。毛阿敏成名是因為在春晚上唱了一首《思念》;1987年的春晚打造了費翔,一把冬天里的火不知把多少小姑娘燒得糊里糊涂的;1991年的《去遠方》捧紅了蔡國慶;業余歌手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因春晚而享譽大江南北……只有春晚有這個本事讓你一夜成名。
幕后3
演員費盡心機上春晚
上春節晚會是不給錢的!一分都不給!但是,演員卻都為上春晚而玩命。蔡國慶當年花了兩萬多塊錄了首《萬古風流》,沒選上,傷心了,自動退出“競爭”;2002年,宋祖英為上春晚,一口氣準備了四首歌,那時候她已經名為“著名歌唱家”了。
節目篇
幕后1
《超生游擊隊》有花無果
《超生游擊隊》到今天也堪稱小品中的經典,但是,在1990年的時候它卻被春節晚會拒之門外。這個小品從創作到成形歷時整整一年,可謂千錘百煉,只可惜當年的黃宏不是“腕兒”,只能用和嚴順開合作的《難兄難弟》取代了精心制作的《超生游擊隊》。
幕后2
沈永年的段子妙手偶得
1989年春節晚會為了選擇精品而向社會征集作品,老作家沈永年為防止遺漏堅持重新篩選被淘汰作品,不料意外發現了《媽媽的今天》。于是,就有了后來的“探戈就是探呀探著走,三步一躥兩呀兩回頭,五步一下腰,六步一招手,然后你再探呀探著走”這個經典段子,純粹妙手偶得之。
幕后3
“彭董宋”曾雷打不動
在董文華因故淡出春晚之前,春節晚會有“彭董宋三大金剛雷打不動”之說,三人分工:彭麗媛唱大歌,董文華唱頌歌,宋祖英唱甜歌。除此之外,演小品的趙本山、說相聲的馮鞏,也都是不出意外決不離席的人物,原因簡單,沒有他們,觀眾不干!
來源:法制晚報 作者:趙真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