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中華文摘》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鄙人文化程度不高,因此,對學識淵博的專家學者非常敬重,每聽完這些專家演講,我都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
然而,有些專家學者的高論,我聽后卻一頭霧水,捉摸不清他們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
有位學者游歷北歐,回國后在電視上演講,說彼處社會福利太好,一個人,從生到死,都由政府包了。讀書、看病不用錢。“下崗”有足夠溫飽的救濟金,因此,那里的人沒有什么理想、追求,精神空虛,導致自殺率很高。我不理解這位學者的用意何在,是不是在安慰我們的低收入農民、下崗工人、交不起學雜費和醫療費用的老百姓:還是窮一點好,要為一家老小三餐溫飽去奔波打工,要為兒女的學雜費、父母親的醫療費去四處湊借。這樣,精神就有所寄托,就不空虛,省得去自殺了。
有位經濟學博士,在電視里侃侃而談:我國銀行里有幾億存款,這主要是老百姓不敢消費造成的,因為我國國民長期受自然經濟即小農經濟的影響,普遍存在“養兒防老,積谷防饑”的心態。面對記者的話筒,他還談笑風生地向廣大聽眾講述了中美兩個老太的故事:中美兩位老太婆死后在天堂相遇,中國老太太說:我積攢了一輩子的錢,昨天剛剛買了一套房子,今天就離開人間上天堂了。美國老太太說:我住了一輩子別墅,昨天剛剛還清銀行貸款,今天也就離開人間上天堂了。用這個故事來說明中國人不如美國人敢消費,確實精彩。但我不知道這位經濟學博士現在是正在攢錢準備買房,還是已經貸款買了房。反正我和我認識的很多人是不可能攢錢買房或貸款買房的。去年我兒子考上大學,想向銀行借一萬元,都因無法提供抵押和沒人擔保而作罷。
如果說,以上兩位學者的演講,我聽后只是不知所云的話,那么,某位專家的演講,則完全是在蒙老百姓了。
這位專家的演講主題是抨擊美國的“假民主”。他說,當年戈爾與小布什競選,投戈爾票的選民人數比投小布什票的選民人數多出三十多萬人,結果卻是小布什當選,這種不代表大多數民意的選舉方法,算什么民主呢?
聽罷這位先生的演講,我悲憤莫名:這不是把觀眾都當成未莊的阿Q了嗎?都什么時代了,還在這樣強詞奪理,愚弄民眾,有這么抨擊“假民主”的嗎?
稍具常識的人都知識,美國的選舉人票制度,是以州為選舉單位的,比如說:A州有50張選舉人票,A州選民只要有51%投戈爾的票,那么這50張選舉人票便全歸戈爾所有。這也類似球類比賽中的五局三勝制:張三與李四打乒乓球,頭兩局張三0比21負于李四,后三局張三21比19勝李四,那么,這場球的勝者就是張三。李四總不能說,我的凈勝球比你多出幾十個,我不服輸,我是勝者。球類比賽中這種情況不少,中國女排“五連冠”期間,有一回3比2勝古巴時,5場球的凈勝球倒是古巴隊多出幾個,要是這位國際問題研究專家當古巴女排領隊,不知他服輸否?
那么,是這位專家不懂美國大選的游戲規則嗎?當然不是,他只不過是趕時髦罵罵美國大選罷了。當時報上常見“美國大選亂成一鍋粥”,“美國大選花掉納稅人三十多億美元”等特大號標題的文章。其實,美國大選的類似情況在50年前也出現過,大概美國人民覺得這并不影響他們股照炒、舞照跳、馬照跑,因此,他們依然選擇這種競選規則。我總不明白,我們歷來尊重各國人民的選擇,對別國的內政問題從不說三道四,而我們某些新聞媒體和專家學者,為什么要如此起哄?美國人競選亂成幾鍋粥,花掉多少錢,干卿甚事?
(文/陳章 摘自《海臺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