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廣州一月二十二日電(記者 陳建)廣東省加工貿易進出口總值占全國比重呈下降趨勢,同時加工運營方式依然是以代加工、代設計為主,亟待升級。正在舉行的廣東省政協九屆三次會議上,省政協委員、海關總署廣東分署副主任龔維釗建議廣東省加工貿易抓本土化,實現“海外接單、大陸生產、香港出口”向“大陸接單、大陸生產、大陸直接出口”的轉變。
從規模上看,廣東加工貿易“塊頭”大,但“體魄”不夠強壯,加工貿易運營方式還是以代加工、代設計為主,自創品牌生產較少,缺乏“品牌、品質、服務”等核心競爭力。廣東加工貿易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區,山區和東西兩翼發展薄弱,區域結構失衡;加工貿易進口以香港、日本、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為主,出口對美國、日本、歐盟市場依賴性極高,貿易對象失衡;企業主體外資企業所占比重過高、內資企業所占比例偏低,加工貿易帶動力較弱。這些情況使得廣東省加工貿易在與長三角地區的激烈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龔維釗建議,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一方面,引導外資企業開拓內地市場、使外資企業本土化,實現“海外接單、大陸生產、香港出口”向“大陸接單、大陸生產、大陸直接出口”轉變,使“候鳥”經濟成“榕樹”經濟;另一方面,改變目前單純依賴外資發展加工貿易的模式,消除民營企業從事加工貿易的障礙,促進內外資企業共同發展和相互促進。同時,省政府要發揮橋梁的作用,制定相對優惠的產業政策,引導珠三角地區勞動力密集型向山區和東西兩翼轉移,使珠三角地區可以騰出寶貴的土地等資源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支柱產業、重化工業和裝備制造業,又使山區和東西兩翼通過承接產業轉移獲得工業化機遇,實現不同地區產業結構的“梯度調整”,同時充分利用《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框架協議》構建的平臺,增強廣東加工貿易發展的腹地和后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