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27日電 《中國經濟時報》今日載文指出, 海關總署關稅征管司高融昆司長26日在京召開的“2005年中國進出口政策高級研討會”上詳解了2005年關稅政策 。
關稅調整的背景
文章指出,在談到2005年關稅調整的原因時高融昆說,第一,我國要繼續履行入世承諾的關稅減讓義務;第二,履行我國與有關國家或地區簽訂的關稅協定;第三,根據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基本取向和國內經濟運行的實際情況,以暫定稅率的形式對部分進出口商品的稅率進行調整,著重考慮支持農業和鼓勵高新技術發展、抑制個別過熱行業盲目發展等方面的需要;第四,根據加強進出口管理等實際需要。
關稅調整情況
文章稱,2005年關稅調整,出于落實有關關稅政策的考慮,將增列17個稅目;為有效地實施進出口管理措施,將增列18個稅目;為保護環境和不可再生資源,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將增列19個稅目;為適應科技水平的提高和高科技產品不斷出新的實際要求,將增列16個稅目;出于其他目的,增列7個稅目。總計2005年稅則稅目增列稅目77個,刪除2個,修改商品名稱4個。調整后的稅則稅目總數由2004年的7475個增加到7550個。
進口關稅:降低了980個稅目的最惠國稅率,調整后,關稅總水平由2004年的10.4%降低至9.9%。零關稅稅目由535個增至638個,凈增103個,主要是計算器、家用攝錄一體機、復印設備、木制家具、體育用品等。在關稅配額管理方面,繼續對小麥等10種農產品和磷酸二銨等3種化肥實行關稅配額管理。其中:豆油、棕櫚油、菜籽油的關稅配額外稅率由30.7%降低至19.9%。進口暫定稅率方面,取消5項,新增29項,調整稅率和商品名稱的25項,保留資源類、基礎原材料類及部分國內不能生產的關鍵零部件等產品的進口暫定稅率。暫定稅率水平一般較大幅度地低于相應的最惠國稅率。
文章指出,高融昆表示,2005年將對233項商品實行進口暫定稅率,暫定稅率平均為4.2%,而最惠國稅率平均為11.2%。
出口關稅:2005年出口稅則稅目、稅率均維持不變。在今年春耕期間,對尿素出口征收一定數量的出口關稅,以控制春耕用肥價格,緩解春耕用肥的緊張,盡量減輕農民負擔。對出口尿素每噸征收260元的暫定出口關稅,征稅的期限為2005年1月1日至3月31日。根據世貿組織的有關規定,自2005年1月1日起紡織品和服裝的出口不再受配額限制,為了維護世界紡織品貿易的正常秩序,并促進我國紡織品出口結構的優化,推動紡織品出口增長方式的轉變,我國從今年起開始對紡織品開征出口關稅。
區域優惠協定的有關情況
文章提到,高融昆說,為促進與世界各國的經貿往來,實現互利共贏,我們與有關國家和地區簽訂了8個區域性優惠協定:曼谷協定、中巴協定、中泰協定、中新協定、中國-東盟協定、香港CEPA、澳門CEPA和中非行動計劃。
高融昆分析指出,今年我國將對602個稅目的東盟農產品實行較低的協定稅率,7月1日后,還將對更多的東盟產品開放市場,進一步降低關稅,以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為加強與曼谷協定成員及巴基斯坦的經貿往來,我國對這些國家生產的917種產品繼續實行較低的協定稅率;根據WTO“授權條款”的規定(即WTO發展中成員向最不發達成員提供優惠關稅待遇不必在最惠國待遇基礎上對其他WTO成員提供相同待遇),今年除繼續對柬埔寨、緬甸、老撾和孟加拉國4個最不發達國家的部分產品實行稅率基本為零的特惠稅率外,還將對非洲27個最不發達國家的部分產品實行稅率為零的特惠稅率,以支持這些國家盡快發展經濟,幫助其擺脫貧困。他還指出,今年將啟動與新西蘭、智利、海灣國家、南部非洲關稅同盟等新的協定研究和談判工作。
進口征稅管理今年有大調整
文章稱,高融昆說,從今年1月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原產地條例》和《征稅管理辦法》。新法規加強了對海關執法約束和監督,盡量減少其自由裁量權;強調了企業守法自律,加重了企業責任。新法規充分考慮了國際義務,以保證國內法與國際公約的銜接,完成國際法向國內法的轉化,比如采用WTO估價協議規定,確定以成交價格為基礎的新估價制度;制定特許權使用費的征稅辦法、價格質疑和補充申報制度;制定新的原產地制度。
高融昆還說,根據實際需要,我國調整了部分征稅規定。如稅率和匯率適用規定有所改變、出口退免稅規定更加嚴格、暫時進口征稅規定變化較大、新增加延期納稅規定、新增加了違規補稅補征滯納金規定。(范思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