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1月31日發生兩位教師“夜砸漢奸王直墓”事件后,2月1日,王直墓再次挨砸。
目擊村民稱第二次砸墓者是受干部指使
2月3日,歙縣雄村鄉柘林村王氏祖墓墓園里,王直的墓碑“芳名塔”周圍散落著一些碎青石塊,從散落的痕跡看來,這些碎石塊是從“芳名塔”左上角碑沿被砸落的,當地村民都向記者證實,這是第二次被砸。
據目擊者、一為不愿透露姓名的方姓老人稱,2月1日早上,他到王直墓碑附近的菜地干活,發現兩個同村人正用鋤頭猛擊“芳名塔”,他當時欲阻止二人,但聽對方說是“大隊(村委會)干部讓我們來砸的”,便沒有干涉他們。”而該村村民比較一致的說法是,這兩個人的行為確實是村干部授意的,而村干部也是受“上面”的指示,原因在于前一段時間社會上對王直墓一事議論很大,“上面”的領導感到了壓力。
截至昨日21時,村民們的說法尚未得到歙縣官方的回應。
兩教師只鑿掉“王直”“芳名塔”字樣
記者目測可以看出,王直墓在新安江東岸,距江邊約50米。王直墓看上去很氣派,明顯比附近其他墓要顯得氣派,一位村民丈量了一下,墓占地約60多平米。
記者發現,當地村民不把這塊墓地叫“王直墓”,“只聽說日本人出錢為我們這里400多年前一個有名的海盜修了個墓,所以就叫它日本墓。”村民們說。
但對于上次兩個教師夜砸王直墓一事,不少村民表示并不知情,村民王勝如家距該墓不到百米,他說當晚上他們家人沒有聽見砸墓的動靜。
而記者現場看到,媒體所報道的兩個教師“砸墓”,只是將“王氏祖墓”墓碑和相臨的“芳名塔”上出現的9處“王直”字樣和“芳名塔”字樣一一鑿掉。
據稱建墓者是王直留在日本的后代
隨著事態的發展,王直墓的建立是否符合規定成了受人關注的話題。
2月4日,記者見到了在當地被村民公認的“文化人”———66歲的王恩賜,他對墓碑的建立頗有了解,老人告訴記者:“2000年以前,建墓的日本人在原來的女村長、翻譯的陪同下,3次來到現在建墓的地方商討建墓,村長將自家茶葉地中的一塊地以2500元價格買給了建墓的日本人。”“來建墓的人是王直在日本的后代,現是日本福江市的要員,因為日本福江市與黃山市是友好城市,‘王直的后人’多次代表日本福江市來黃山市互訪,他們還3次資助了村里的小學。”
安徽民政廳方面稱建王直墓不合法
不過王直墓的修建現在已經引起安徽省有關部門的注意,據《現代快報》報道,安徽省民政廳社會事務處一張姓處長說,安徽省城鎮殯葬管理分火葬區和土葬改革區,歙縣農村屬于土葬改革區,原先所有老墳和祖墳都不許留墳頭,修建時不得大興土木,不允許大規模改修。
張處長表示,如果要重新修繕祖墳,只在原地上立個碑是可以的,如果碑的高度不超過0.8米是可以自行建立。但是如果規模較大就一定要向當地民政部門報批。
“王直墓修得不行,它根本沒有得到民政部門的同意,我看過王直墓,占地面積又大,還是臺階式,這樣建墓是不合法的。而且土地是國家的,承包責任人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個人也無權私自改變土地的用途。這塊地沒有通過土地部門許可,拿了補償款就私自轉讓給別人當祖墳,這也是很不規范的。”記者現場看到,王氏祖墳大約占地60平方米,灰色水泥的墳包大約有2.5米高,墳包前的墓碑高約1.4米,超過了張處長所說的有關規定的標準。
【來源:新京報;作者:陳杰、錢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