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邀前來英國與西方7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舉行對話的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5日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就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及準備工作的進展介紹了情況。
關于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問題,周小川說,中國將繼續奉行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的方針,即完善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在有效防范風險的前提下,有選擇、分步驟放寬對跨境資本交易活動的限制,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周小川指出,從我國國際收支的狀況看,人民幣匯率沒有被大幅低估。中國經常項目基本平衡,略有節余,去年全年商品貿易順差大約為320億美元,但服務貿易卻有大約120億美元的逆差,因此全年經常項目順差大概在200億美元左右。這個數字占全部貿易1.15萬億美元總量的不到2%,占GDP的比重也不到2%,經常項目基本平衡。
從外匯儲備角度來看,雖然中國儲備增加比較快,但這有多種原因。一是經常項目有一些盈余;二是國內經濟發展態勢良好,外國直接投資大量流入,外商投資企業的利潤再投資于中國市場的現象有所增加;三是國內資本流出趨勢逆轉?傮w上看情況正常。
關于中國是否有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時間表,周小川表示,中國將按照自己的改革發展需要進行匯率體制改革。中國1994年就已實現了有管理的單一浮動匯率制度,而且運行十分成功,亞洲金融危機之后人民幣匯率浮動幅度稍微收窄。人民幣匯率政策的調整必須考慮幾個方面的因素:其一是要有一個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健全的市場機制和健康的金融體系;第二要有正確的改革方案,有利于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第三還要考慮其對地區及全球經濟的影響。
他說,一年多來,中國就匯率改革主要在三個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準備工作。一是加快國內商業銀行的財務重組和股份制改革,使其能更好地適應未來更具靈活性的匯率機制;二是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外匯方面的管制,使市場能在更大范圍內反映出外匯的供求關系;三是改進和完善國內外匯市場,使金融機構和企業適應外匯市場的環境和產品。目前這幾個方面的準備工作都正在取得新的實質性進展。
他說,下一步中國將繼續堅持在有效防范風險的前提下,有選擇、分步驟地放寬對跨境資本交易活動的限制,規范管理資本流入,有序引導資本流出,建立科學可控的資金雙向流動機制,為早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創造條件。(來源:新華網;記者 劉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