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24日電 北京青年報報道,記者近日從國家測繪局獲悉,今年的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將在西藏登山協會的協助下,首次由中國專業測繪人員和專業登山人員合作,攜帶測繪儀器,登上珠穆朗瑪峰峰頂進行觀測,利用各種探測技術找到峰頂巖石最高點,并精確測量雪深,在峰頂重新豎立測量覘標(一種測量標志)和觀測棱鏡,設立GPS觀測設備,以精確測定珠穆朗瑪峰高程。
在直接對珠穆朗瑪峰峰頂進行觀測的同時,測繪人員還將對其周邊地區開展大規模控制測量工作,為珠穆朗瑪峰高程的確定提供準確的起算依據,并通過分析研究近鄰區域的40年觀測資料,開展與珠穆朗瑪峰高度位置變化密切相關的地球科學研究工作。
另據新華社報道,在去年年底召開的第四屆青藏高原學術研討會上,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長姚檀棟認為,盡管珠穆朗瑪峰山體地質結構由于地殼運動不斷以微小的速度在增高,但全球氣候變暖,冰川密實化進程加快,導致珠峰整體高度在降低。
姚檀棟分析說,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俊勇等科研人員觀測,珠峰頂部自1966年以來一直在降低,這些觀測結果,可揭示過去幾十年來珠峰頂部的降低原因。從1966年到1999年,珠峰頂部從8849.75米降低到8848.45米,總降低值為1.3米;如果按年降低值算,1966年至1975年間,珠峰頂部的降低比較快,接近每年0.1米,1975年至1992年間,降低過程減弱,只有0.01米;而1992年至1998年間,降低過程又快速增大,接近0.1米;1998年到1999年,達到了0.13米。
姚檀棟說:“珠峰頂部在短期內降低如此劇烈,肯定不是地殼運動的結果,只能從冰川對氣候的響應去解釋。實際上,從1992年開始的珠峰頂部急劇降低時期正好對應于氣候急劇變暖時期。”
西藏自治區氣象局有關專家對位于喜馬拉雅山與拉軌崗日山之間的區域代表定日、江孜的氣候變化趨勢分析,結果顯示,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所在的西藏定日地區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顯著,西藏西部(定日一帶)是西藏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區域,也是全球氣候變暖最敏感的地區。
姚檀棟說,在海拔8848米處,不存在冰川退縮導致的冰面下降,但冰川成冰作用過程的改變,則可以導致冰面的降低。現有的珠峰頂部最大雪深數據是2.5米,這是由意大利登山隊用測桿法觀測獲得。由于用這種辦法不能測得雪的真正厚度,更不要說冰的厚度,所以可以肯定地講,珠峰頂部雪冰厚度遠大于2.5米,可能在十多米到幾十米之間。
在全球變暖以前,這一高度的冰川作用過程是在雪的自重力作用下的密實化作用過程,在這種過程下由雪變成冰是十分緩慢的。“全球變暖以后,由于氣溫上升,加速了由雪到冰轉化過程,冰川的密實化過程加快,從而導致冰面的急劇降低。”姚檀棟肯定地說,“所以,從1966年到1999年,珠峰頂部總降低1.3米,并且繼續在降低,應該是氣溫升高、冰川密實化過程的結果。”
國家測繪局有關負責人近日告訴記者,國家測繪局所屬有關單位目前正按照2005年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實施方案緊張地開展各項籌備工作,預計參加這次測量活動的測繪工作者和珠穆朗瑪峰登山測量隊3月進入西藏自治區開展測量工作,4月進入珠穆朗瑪峰地區,5月擇機登上珠穆朗瑪峰峰頂。(邊巴次仁賈立君 張景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