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三寶壟三月二日電 題:爪哇首府三寶壟見聞
中新社記者韓勝寶
記者漫步在印尼三寶壟,但見商店林立,車水馬龍,一派繁榮景象。三寶壟位于印尼中爪哇北部沿海,是中爪哇省的首府,面積為三百六十多平方公里,人口三百多萬,為印尼第五大城市,是一個工商業發達的通商口岸和聞名于世的港口城市。
當地紀念鄭和六百周年活動組委會成員、鄭和研究專家柯東海對記者介紹說,三寶壟十六世紀開始出名,當時是塊未開發地,故未有地名,鄭和到三寶壟后,當地土著與華僑為紀念他而名之。當地人一直認為,三寶壟城市是鄭和下西洋來過之后,隨即引來了許多華僑來到這個地方謀生和定居,并把該地開辟成為繁榮昌盛的海港商業城市。
柯東海是祖籍福建莆田的第八代華僑,他的祖上很可能是隨鄭和下西洋來到三寶壟的。他聽上幾輩人說,當時三寶壟十分落后,耕地靠人拉,不會種糧食,是鄭和教當地人學會了用牛耕地,并教會了種稻谷、做面條。為讓他的隨從減少相思之苦,當地的紅豆也是鄭和從南國帶來的,從此三寶壟人喜歡上了中國的相思豆。
在三寶壟的華人社區,當地華僑領袖和僑界知名人士聽說記者是為采訪鄭和而來,奔走相告,互通電話,紛紛趕來與記者見面。據他們介紹,這里是早期華僑的開墾地,是鄭和下西洋形成了華人集中的社區,建成了頗具規模的唐人街,也是在鄭和精神的激勵下,多少代華人、華僑在這里拼搏創業,為三寶壟城市的繁榮作出了貢獻。
當地的華人、華僑和當地居民對鄭和十分敬重,因鄭和當年是舊歷六月三十日在此登岸,迄今每年此日,當地都有盛會,成群結隊前往三寶廟進香。非常有趣的是,這里求簽的簽詩雖用印尼文撰寫,但所寫的內容都是中國歷史上的愛情故事。負責解簽的人不是剃光頭,身披黃色袈裟的僧侶,而是頭戴宋谷帽的伊斯蘭教徒。
在海外用中國人命名的城市十分少見,當華人、華僑引以為豪,是中國人繁榮了這座城市,絕無僅有的三寶壟記載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和走向世界的勇氣和氣魄。當地人在三寶廟設有三寶公神壇,另有鄭和副手王景弘墓地及墓碑,以及鄭和船隊舵手王興德墓地,盡管對墓地的定論尚有爭議,但當地居民仍設以“船舡父”的神位來膜拜,這是對無名水手的敬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