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十二日電 題:西部大開發需要大開放大協調
中新社記者 范卉
“我們這次來,第一不要項目,第二不要錢。”今年的兩會上,來自重慶的人大代表不再向中央伸手。
“西部開發已經五年,是時候自主發展重慶的特色產業了。”人大代表、重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主任于學信說。據他介紹,五年來,重慶的GDP增長了一倍,財政收入增長了三倍。去年,重慶人均生產總值達到了一千美元。
但與此同時,于學信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重慶經濟的大幅增長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固定資產投資的不斷加力,產業空心化問題長期存在。
整個西部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二000年至二00四年,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分別增長百分之八點五、百分之八點八、百分之十、百分之十一點三和和百分之十二。而與此相對應的一組數據是,五年間西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兩成以上,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西部地區占有全國六成以上的煤炭資源和八成以上的水能資源,同時還有儲量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中國經濟連年高速增長帶來的能源危機,推動這一沉寂多年的能源富集地進入“西部大開采”。
隨之而動的是各項基礎設施建設。西部開發五年來,中央財政投入近萬億元人民幣。這些資金大部分被用于各種基礎建設。陸續開工的六十個重大建設工程,花去了八千五百億元人民幣。西部大開發一度演繹成“西部大開工”。
開發西部的戰略構想提出以來,西部各省區都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列出了諸多開發項目。但熱情的背后卻缺乏一個整體構想和綜合規劃,而這正是目前西部開發中最需要的。
西部開發五年,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取得飛躍發展,但一個令人尷尬的事實是,東西部差距還在擴大,西部地區GDP占全國比重一直呈逐年下降的趨勢。
與此同時,西部地區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引起了此間專家的注意。他們認為,基礎設施和資源開發當然是西部開發的重點,但在經歷了一個密集的開發階段之后,是時候考慮用五年到十年的時間來培育西部的自主產業了。
西部大開發應及早步入西部大開放。雖然西部地區實際吸收外資連年增長,但與東部的差距仍在繼續拉大。外資分布不平衡已成為造成東西部區域產業結構、技術來源和經濟增長不平衡的力量之一。究其根本,西部地區欠發達的根源是市場化程度嚴重不足。如能按市場規則運行,西部地區可持續發展將擁有更大空間。
西部大開發重在產業大發展。以西部資源為依托的特色農業、加工工業和第三產業當是西部開發之本。這里產業層次低、結構不合理,工業化基礎薄弱,制造業和服務業遠遠沒有發展起來,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能力很弱。一旦國家投資減少,政策變動,對西部經濟的打擊可想而知。
西部大開放要考慮區域大協調。西部開發戰略實施至今,西部十二省區市始終未能改變單兵作戰的局面,重復投資和盲目攀比浪費了巨大財富。而在今年兩會上成為新寵的“中部崛起”戰略一開始就鮮明地亮出了區域協作的旗幟。安徽要與長三角對接,河南努力引領中原城市群,江西望融入長珠閩,湖南重點經營“一點一線”,湖北要打造“城市經濟圈”。區域內部和區域之間的協作,成為區域經濟新的推動力。
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表示將繼續推進西部大開發,今年將新開工十項國家重點建設工程,總投資八百億元人民幣。各種信息表明,西部開發并不擔心缺乏資金和項目。
在這樣的情況下,西部更期冀借助自身力量,在全國區域協調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戰略布局中,得到全新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