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曼谷三月十三日電 題:鄭和下西洋把中國民俗文化融入異域
中新社記者韓勝寶
記者在泰國采訪期間,所到之處,感受到中國民俗文化的遺風仍在延襲,如舞龍舞獅,剪紙猜謎,吟詩作對,品茶聽戲,鄭和所到之地六百年后還在演繹中國江南一帶的民風民俗。正如泰國的學者所說,鄭和下西洋時期,把中國民俗文化融入異域,“導以禮儀,變其夷習”,對于西洋各國跨入文明時代的門檻,起到了催生作用。
泰國鄭和研究專家陳聞稱,鄭和下西洋開通了中外交通的海路通道,也開通了中外社會民俗的融合之路。隨鄭和下西洋的一部分文人學士留在泰國,居住在三寶佛寺對岸的華人社區,開設私孰教學,創導當地人舉辦廟會,酬神演戲,播下了華夏文化的種子。人們在廟會上說說唱唱,猜謎繪畫,習俗相延,蔚然成風。
陳聞考證,泰文史籍中有鄭和隨員在泰國大城京都華人社區首創私孰教學,傳播民俗文化的記載。華文書籍報章記載則更多:“有城池宮室、田畜市列,與江淮風俗不異。”鄭和留在泰國的文人學士,大都來自江浙一帶,他們通過歌謠、順口溜等方式,在華人社區傳播中國民俗文化,當地泰人也深受影響。泰文書中有“林姑娘萬里尋兄”等動人史實,這些鄭和時代的文人墨客對當時泰國民俗文化確實起到了孕育作用。可以肯定地說,西洋國家日常的社會生活習俗受到了江淮風俗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鄭和下西洋使西洋國家無法逃脫中國語言文化巨大的同化魔力,“國語頗似廣東鄉談音韻。”這種語言文化的同化,促進了其它民俗文化的變遷。琉球國民“能習讀中國書,好古畫銅器,作詩效唐體。”安南國“常有文學之人,則往習學藝,編買經傳諸書,并抄取禮儀官制內外文武職與其刑律制度,將回本國,一一仿行。因此,風俗文章字樣書寫衣裳制度,并科舉學校官制朝儀禮樂教化,翕然可觀。”
鄭和下西洋各國形成了一種仰慕華夏、尊敬華人的習俗。華人醉酒臥于道,多有當地土人扶送回家,當地有些婦女以結交男性華人為榮。
鄭和下西洋使中國的婚喪習俗也逐漸被西洋各國人民所接受和襲用。民間嫁娶,必請印上永樂朝所賜的獸形圖案,婚禮儀式也模仿中國的傳統習俗。中國入棺為葬的習俗對西洋人影響很大,并對西洋各國喪葬制度的變革起到了推動作用。
鄭和下西洋把歷法帶到西洋各國,同時中國的歲時節日也隨之傳入西洋,使西洋人民在歲時觀念上有了很大的改變,并對西洋各國民俗文化的革新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海內外學者認為,鄭和下西洋把中國民俗文化融入異域,表現在眾多層面,滲透到千家萬戶,影響了幾個世紀,為東南亞及人類社會的文明作出了難以磨滅的貢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