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中華文摘》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汪辜會談,兩度執手;九二共識,一生然諾。而今風颯木蕭,青史零落,滬上之晤,竟成永訣。天若有情,亦有憾焉。”汪道涵一紙唁電,道盡無限哀思。
1月3日凌晨4時5分,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一代富豪辜振甫,因癌癥導致腎臟等器官衰竭,病逝于臺北振興醫院。汪辜會談終成絕響。
起家
提起辜振甫,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海基會”和兩度“汪辜會談”。其實,辜振甫頭上的光環遠不止于此。除了政治上的成就,他旗下和信集團是臺灣著名的五大家族企業之一,本人更有“臺灣頭號紅頂商人”之稱,而“鹿港辜家”與臺灣政商兩界的關系更是其他大家族無法比擬的。
1990年美國《福布斯》雜志將辜振甫列入全球181個資產超過十億美元的富豪之列。1998年列臺灣百大富豪第十一位。2003年,《福布斯》富豪榜中列為臺灣第五大富豪。而其侄辜濂松2004年《福布斯》臺灣富豪榜中位列第四。
辜顯榮共有8兒4女,辜振甫排行老五,從小就深得父親的喜愛,年僅20歲、大學尚未畢業就繼承了父親大部分產業,成為7家公司的董事長。
辜家在事業上的振興,則要歸功于辜振甫進入臺灣水泥公司。
1949年開始,臺灣進行土地改革,實施“耕者有其田”政策,將農林、工礦、紙業與水泥四家公營企業轉移民營,將征收地的地價折合這四家公司的股票,發給地主作為補償。當時,辜家是臺灣第三大地主,擁有1萬多公頃土地。辜振甫審時度勢,積極配合,將自家大量田產上繳,換得了四家公營企業的股票,這些股票對他日后在工商界重新崛起可謂功不可沒。后來,辜振甫在親戚葉明勛的大力推薦下,出任“經濟部顧問”,并任臺灣水泥公司股東大會秘書處處長,負責籌劃有關轉移民營事宜。
1953年10月,“臺泥”公司舉行轉移民營首次股東大會,辜振甫當選為常務董事并兼任協理。1959年,辜振甫當上了“臺泥”公司總經理,掌握經營大權。
從此,辜氏開始了新的創業生涯。
頂峰
如果說,辜氏企業從進入“臺泥”重新崛起,那么布局金融業可謂辜氏事業的巔峰。
1962年2月,臺灣當局成立證券交易所,指定辜振甫出任董事長,辜氏從此進入高利潤的金融及準金融行業。1966年,辜振甫與人合資設立中華證券投資公司。5年后,臺灣當局開放信托投資公司的經營,辜振甫遂將中華證券投資公司改組為中國信托公司,成為臺灣第一家信托公司。此后,辜家事業的發展便以中國信托公司為核心,逐步發展為中信關系企業集團,后改為和信集團。
短短十數年,辜振甫憑著他的長袖善舞,紅遍政商兩界的手腕,將和信集團一舉推入臺灣五大企業之一。
大約在80年代末,辜振甫為了配合臺灣修正的證券交易法與銀行法,將董事長一職交給多年來一直跟隨他打天下的侄子辜濂松,自己為名譽董事長,擅長金融的辜濂松在接任和信集團后更偏重于金融業的發展,也同時將和信集團推上了事業的頂峰。
1991年12月,中信公司的股票正式上市,成為大眾投資公司,次年7月13日改制為商業銀行。到1992年底,中信銀行資本額超過100億元,員工1800多人,是臺灣第14大銀行,以民營銀行而言,僅次于世華聯合銀行與中國國際商業銀行,居第三位。據統計,中信銀2002年稅前盈余達人民幣36億元,被稱為臺灣最賺錢的商業銀行。目前,中信銀在北京已設立代表處,是首家在北京設立代表處的臺灣民營銀行。
“中國人壽”保險公司是辜家另一準金融事業。該公司原本是1963年成立的華僑人壽保險公司,由于經營不佳,被辜氏吞并。此外,1980年代以來,辜振甫與其他大財團一樣,迅速向投資、證券領域發展,1988年8月、9月分別成立中信投資與中信證券兩家公司,1992年6月又成立中信證券投資信托公司,一步步鞏固了和信集團在金融領域的地位。
除了金融領域,辜氏在建筑、廣告、觀光、電信網絡、石油化工、航空運輸等諸多行業都有投資,可謂無所不沾。加之原有的水泥公司,已發展為臺灣水泥集團,水泥產量占了臺灣的1/3,號稱“水泥巨無霸”。
然而,多年的成功并未讓辜振甫驕傲自大,“謙沖志和,開誠立信”是他始終堅持的原則,也是和信集團名字的來由。歷經臺灣政壇風變幻辜振甫家族都立于不敗之地,其秘密也在于此。
政商
和信集團的飛速發展,在為辜振甫斂來巨額財富的同時,也奠定了其在工商界的龍頭地位。辜振甫曾長期牢牢掌握著半民半官的工商團體組織大權,先后長期擔任臺灣“工商協進會”與“工業總會”的理事長。
當年,國民黨遷到臺灣后,將“中華民國工業總會”與“中華民國商業總會”也移植臺灣,但不能在臺選舉理事與監事。1952年由“立法委員”束云章提出并成立了臺灣“工商協進會”,束云章被推為理事長。1961年,束云章將理事長一職交給辜振甫,此后辜一直占據這個要位長達30多年。
“工商協進會”是臺灣第一個最大的工商企業界民間團體,不僅包括了臺灣百大集團的許多負責人,還包括了“國營事業”、半官方組織的“對外貿易發展協會”、“中國生產力中心”、證券交易所等企業或團體。由此可見辜振甫的聲望。
1981年11月,辜振甫又取代大同公司董事長林挺生,接任“工業總會”理事長,從此臺灣工商界三大團體,辜振甫握有其二。
直至1990年代初,辜振甫才先后卸任兩大團體理事長之職。隨后,辜濂松接任臺灣“工商協進會”的理事長。這個臺灣最大的工商界民間團體一直牢牢握在辜家人的手中。
正是由于辜振甫在政界、商界的地位與社會聲望,使得他成為處理兩岸關系方面的重要人物。1991年3月,臺灣成立“海峽交流基金會”,辜振甫出任董事長,成為民間處理兩岸事務組織的臺灣最高負責人。這才有了1993年4月,辜振甫與汪道涵在新加坡握手的歷史瞬間,從此“汪辜會談”成為美談。
繼承
富豪的逝世總是帶來遺產繼承的種種糾紛,而對于辜家,這基本上已不存在任何懸念。
1988年,當辜振甫辭去和信集團董事長一職時,并未直接傳位給自己的兩個兒子,而是把大權交與了侄子辜濂松。當初,辜振甫的設想是一種“叔侄傳承”式,日后辜濂松再傳位給辜振甫的長子辜啟允,然而這一設想最終成為空談。
2000年底,辜啟允被正式確診患有肝癌,于是家族事業的權力結構也隨之發生了變化。不久后,又爆出辜啟允個人投資8%的和信流通家跳票事件,使得其個人財務問題浮出水面。當時有人估計涉及金額有新臺幣三四百億之多。為保住上市公司不受影響,辜振甫決定將他所統領的和信集團內金融事業體系,全部交給侄子辜濂松接手經營。同年底,他與辜啟允一同辭去“中國人壽”董事長與總經理職務,由辜濂松三子辜仲立接任董事長,這就是由辜振甫主導,和信集團分產不分家計劃的開端。
十數天后,隨著辜啟允的病逝,“叔侄傳承”的神話也徹底灰飛煙滅。而長子早逝也讓辜振甫的健康每況愈下。
2003年,經過兩年多的整合,和信集團正式分家。其金融事業由辜濂松全面接手經營,對外稱中信集團;辜振甫次子辜成允接棒經營臺泥集團,經營和信集團的生產事業。至此,由辜振甫主導的和信集團走入歷史。
現在辜振甫病逝,和信集團徹底步入辜成允及張安平(辜振甫的女婿)共治的時代。
近幾年來,水泥、制造等傳產老本行利潤在節節下滑,而和信早年在科技方面的重大投資,包括和信超媒體、緯來電視、和信電訊,一直未見成效,更是火上澆油。相對于辜濂松蒸蒸日上的金融版圖,辜成允、張安平能否在年事已高的傳統產業中開創新局,重返辜振甫時代的高峰,公眾拭目以待。
(文/劉巍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