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億元由一家民營企業———“江蘇阪神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哲翔以流動資金的名義從7家銀行貸出以后,通過子公司在深市購買了三木集團91%的流通股。1月31日,該股票每股市值為8.65元,此后,該股票連續跌停,到2月21日收盤價僅為4.14元。此時,王哲翔不知去向。
老板失蹤留下爛賬無數
在股票大跌之前,公司董事長王哲翔和財務副總陳云芬同時失蹤。中層干部的年薪和180多家供貨單位的貨款無法兌付,與阪神公司有業務往來的銀行迅速申請訴前資產保全。現已查明,王哲翔向7家銀行貸款7.7億元,以借款形式向職工融資5000多萬元,并將其中大部分投入股市。
王哲翔失蹤以后,企業停產,職工的集資款失去著落,巨額貸款可能受損,企業其他股東的股份損失殆盡。
“黃金客戶”不為人知的一面
多年來,阪神公司生產經營一直紅火,其“阪神”商標是中國馳名商標之一,冷柜年產占全國冷柜市場的16%。
然而,阪神公司的一些中層干部說,自從2001年企業二次改制,王哲翔擁有企業54%的股份以后,他就萌生了“做企業太辛苦”,“要用別人的錢來發展”的念頭,開始將企業的資金投入資本運作,最后血本無歸。
王哲翔如何躲過監管
王哲翔是如何躲過重重監管的呢?蘇州銀監分局常熟監管辦事處負責人說:“王哲翔的企業從表面上看絕對是銀行的‘黃金客戶’,各家銀行爭相與其發生業務往來,在貸款的審批環節上出現了失誤。”
他說,王哲翔通過關聯單位轉移資金,使銀行事實上失去對其流向的全程監管。在貸后監管方面,銀行之間信息互相保密,也使大家發現不了阪神公司資產負債的嚴重倒掛。
他無奈地說:“銀監會只能監管一級法人,我們真正面對的只有常熟本地的農村商業銀行;常熟監管辦事處只是蘇州銀監分局的派出機構,僅有4名工作人員,面對的卻是去年378億元的貸款總額和650億元的存款總額……”
據這位官員介紹,王哲翔通過阪神公司及旗下的10多家子公司在多家銀行開戶,并以“應付款”的名義,將從甲銀行貸的款匯到A公司在乙銀行的戶頭上,隨即又以同樣的名義,將這筆款項再匯到B公司在丙銀行戶頭的賬上,最后再轉向股市。盡管發出貸款的甲銀行對資金的流向負有監管責任,但對此已經沒有精力和能力掌握資金的最終流向。
王哲翔通過其子公司出資“坐莊”三木集團股票,但全是以自然人的名義進行收購,雖然他最多時實際控制了三木集團91%的流通股,但當時排名前十位的股東全是自然人,且單個戶頭沒有超過5%,從而躲過了證監會的監管。
阪神事件折射金融安全隱憂
南京大學國際金融系的杜亞斌教授認為:“王哲翔通過不實的財務報表、企業主營業務繁榮的假象和由多家關聯企業、多家關聯銀行組成的資金轉移網絡,成功地套取了貸款,并將其轉移到股市,使風險控制體系在這一個案中完全失靈。從全國范圍講,這樣的違規行為也不是孤例,這些積聚起來的風險一起爆發,后果將不堪設想。”(來源:新華網 作者:翟景耀 姜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