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22日電 《中國經營報》載文指出,日前在廣州舉行的第四屆鋼材市場和貿易國際研討會上,中國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李新創透露,中國首部《鋼鐵產業發展政策》草案目前已制訂完畢并上報給了國務院。它的出臺將使國內2億噸的粗鋼產能被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完全符合產業導向的新產能。而業內人士分析說,近日引起全球業界沸騰的鐵礦石價格談判以礦石供應商的全勝而告終,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國鋼鐵產業政策的出臺。
市場準入門檻更高
據了解,這是一個涵蓋面相當寬泛的產業政策,其核心內容包括政策目標、產業技術政策、產業規劃政策、布局調整政策、企業組織結構政策、行業準入政策和貿易政策等,而最主要的內容是涉及市場準入方面的:國家將提高市場準入門檻和嚴格市場準入管理,原則上不再批準新建鋼鐵聯合企業。而且,新建鋼鐵企業必須具備25%以上的自有資金。對于未按規定程序審批的項目,根據新政策將一律不得貸款。而那些未經審批、違規或越權審批的項目,不得批準用地,不得審批其環境影響報告書,不予免稅,不予工商登記,不發放生產許可證,不得批準上市、擴股、配股,不得供電。
據李新創稱,中國目前2.7億噸的粗鋼產能中有2億噸不符合新的產業政策。“我們不能單純依靠行政手段把那些不符合新政的企業全部關閉。政策出臺后將以準入條件和稅收來引導鋼鐵產業投資,讓那些產能小、耗能大的鋼鐵企業通過市場機制自行退出。”
鐵礦石漲價催生“新政”
近日鐵礦石價格談判中,因日本鋼鐵企業接受礦石供應商的高價碼,使得全球鐵礦石價格大幅上漲,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國鋼鐵產業政策的出臺。
因為日本鋼鐵企業可以利用其高附加值產品減小鐵礦石成本提高的影響,這對中國鋼鐵企業造成了巨大壓力,因此提高中國鋼鐵產業整體競爭力成為中國鋼鐵業必須解決的問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戚向東表示,盡管政策正式出臺的日期還不好說,但是將被積極推行是毫無疑問的。
中國是世界鋼鐵生產第一大國,2004年粗鋼產量達到2.72億噸,占全球鋼產量10.5億的25.8%,連續多年是世界第一鋼鐵生產國。不僅如此,中國粗鋼產量在1996年突破1億噸后,在不到7年的時間里突破了2億噸,按照目前的速度測算,不久將突破3億噸,這種速度在國際鋼鐵歷史上是從未有過的。但是在鋼鐵產業迅猛發展的過程中出現的原料緊張、資源透支、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等問題,對中國鋼鐵產業的健康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中國鋼鐵格局將重塑
上海鋼鐵產業專家賈良群表示,出臺鋼鐵產業政策意義重大。政策的出臺可以促使中國鋼鐵業的發展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這也將改變中國鋼鐵產業格局。
從歷史上的產業布局來看,中國的大型鋼鐵企業如首鋼、武鋼和太鋼等,主要分布在一些大城市,或者水資源緊張的地區。這種布局造成的后果是運輸量大、成本高、污染嚴重和資源浪費。
鋼鐵產業政策中新的布局方向瞄準了港口。李新創表示,“從政策規劃來說,今后的鋼鐵企業要布局在大港口,尤其是一些優良的深水港”。目前中國鐵礦石有40%~50%依靠進口,將來的進口量可能超過65%。在礦石成本中,有30%是運輸成本,港口城市作為大型鋼鐵企業的所在地有著運輸上的優勢,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鋼鐵成本,增加產品競爭力。
而鋼鐵產業政策的出臺也將會對鋼鐵產業集中度產生積極影響。“2004年與2003年相比,中國鋼鐵產業的集中度有了明顯提高。年產能500萬噸的鋼鐵企業從13家增加到了15家,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45%,比上年提高近1個百分點,但是我們離自己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到2020年,國內排名前十位的鋼鐵企業集團鋼產量占全國產量的比例要爭取達到70%以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羅冰生表示。
從國際來看,由于中國鋼鐵業備受國際關注,鋼鐵產業政策的出臺也有助于減緩國際市場對中國鋼鐵業發展的擔憂,從而對國際鋼價起到一定的穩定作用。(向遠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