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23日電《反分裂國家法》出臺,引起兩岸三地各黨各派不同反響,針對這部法律出臺引發各種聲音。
據美國僑報報道,洛杉磯總領館權威人士近日受訪時表示,這部法律剛剛出臺卻已在臺灣島內和美國方面初見成效:反分裂法出臺沒有對中美關系造成沖擊,對“臺獨”起到了震懾作用。
看法不同不妨礙做朋友
反分裂法出臺后,兩岸、洛杉磯僑界和美國朋友對這部法律的看法不盡相同。總領館權威人士表示,即使在老朋友當中,也有人對這部法律不明白、不理解。但“看法不同并不妨礙我們做朋友。”
他表示,近來兩岸交流出現了好的趨勢,春節包機做成了,因此有朋友質疑出臺這部法律的時機。這位權威人士說,出臺這一法律的重要理由在于,兩岸關系的緩和并不意味著陳水扁就放棄了“臺獨”主張。
反響意味深長
這位權威人士表示,各方對反分裂法的反響是意味深長的。就各方的反應看,藍綠已經不再是區隔不同反響的標志,文化層次、權責輕重所導致的反應肯能更尤其相似性。文化層次高、責任重者、反應趨向于謹慎或者正面者多,反之則趨向于激烈或者負面者多。
這位官員說,關于這部法律,在臺灣島內有人直接說好,有人間接說好。而陳水扁、謝長廷的反應耐人尋味,李登輝也一反常態地低沉。希望大家不要光看見游行,可能也要仔細觀察這些意味深長的表現。
初見成效
總領館的這位官員表示,這部法律剛剛出臺不久,可以說已在臺灣島內和美國方面看到成效。這位官員指出,反分裂法出臺,陳水扁對外表示,雖然考慮過多種反應的方式,但最終只有舉行游行是“友邦認為可以的”。這清楚地刻劃出臺灣當局的處境與美國的態度。這位官員希望大家注意,美國國務院對反分裂法的正式反應僅限于“沒有幫助”、“沒有好處”、“沒有必要”等的偏向于中性詞匯上。
這位官員表示,美國眾院稱反分裂法已改變了現狀,看來也不過是一種宣泄情緒,反分裂法沒有對中美關系造成沖擊,中美關系的大架構沒有改變。而反分裂法出臺,是將大陸方面歷來的對臺政策清楚地鐫刻在石碑上了,這無疑對“臺獨”起到了震懾作用。此外,反分裂法也起到了對外宣示的作用。
兩岸都在變,需要立法遏制臺獨
總領館權威人士說,歷史讓人們清楚地看到,兩岸都在發生巨大變化。在這些變化中,兩岸間對立的意識形態也逐漸淡化。人們今天看到的是兩岸相互交流學習,加深理解,正向著善意的方向發展。只有臺獨是這些變化發展中的負面因素,若不加以遏制可能挑起事端,葬送兩岸現有的大好局面。
這位權威人士說,希望各界朋友往遠處著眼,理解大陸設立反分裂法的良苦用心。設立這部法律是為兩岸著想,是為亞洲的安全穩定著想。有人可能暫時不能理解,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這位權威人士還指出,大陸方面也有不少事情做,比如加強在各級官員中對臺灣歷史知識的研究,真正理解“同胞之情”的意義,更多設身處地為臺灣同胞設想,真正為他們的痛苦而痛苦,為他們的自豪而自豪。臺灣同胞是曾經被大清政府拋棄過的,而當年的228事件,國民政府也欠了臺灣人民的帳。
不希望走南北戰爭之路
這位權威人士表示,昨天的座談會上,有一位美國朋友提到,雖然當年美國的南北戰爭維護了美國的國家統一,但那場戰爭造成了數十萬人的死亡,并造成了美國南北幾代人的血仇。林肯也承認是自己政策上的失敗,美國人并不都以此為榮。
這位權威人士表示,美國朋友的這一番話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只要兩岸仍有一線希望,我們就不能放棄和平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