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些人的眼中,工作就是開會,開會就是工作。而相應地,布置工作就是發文件,發文件就等于布置工作,二者是合而為一的。離開了開會和發文件,一些人往往就不知所措,不知道工作該如何開展
據3月26日的《現代金報》報道,在3月25日召開的浙江省政府第五次全體會議暨廉政工作會議上,省長呂祖善把“文山會海”問題狠批了一回,并痛斥會議發言稿里大量使用套話的現象:據統計,2004年浙江省平均每2.1個工作日就要召開一次全省性會議;不僅會議多,開會時候發言的套話也不少,“剛才幾個部門的發言稿基本上是5~6頁,我粗略數了一下,‘套話’可能就有3~4頁”。
作為一種久治不愈的沉疴痼疾,作為一種廣大干部群眾深惡痛絕的機關病,“文山會海”多年來一直在困擾著我們,成為各級黨政機關所正在著力解決的一個突出問題。那么,“文山會海”的成因究竟何在?如何才能走出久治不愈的怪圈?
有人說,“文山會海”是基于傳達貫徹上級決定精神的需要產生的。應當說,在過去那種通信手段極不發達,傳遞信息、發布命令的及時性、便捷性都較差的條件下,通過召集會議、印發文件來貫徹上級政策指示、傳達領導通知精神,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可如今的問題恰恰就在于,多年以來,我們對遏制“文山會海”、轉變會風文風的教育呼吁已經夠多了,如今我們的通信傳播手段也已經夠先進了,但“文山會海”的落后作風在某些地方卻仍未有多少實質性的轉變。
還有人說,“文山會海”的泛濫根源在于缺乏制度的約束,應當在改革會議制度上下功夫。為此,許多地方都進行了很好的探索,出臺了一系列政府機關會議制度規范。比如,嚴格規定“少發文、發短文”,開會時要“長話短說、長會短開”,詳細規定每年一定行政區域范圍內各類會議的組織召開次數限制、縮短會期、有關領導出席次數和規格等等。但是,在一些地方,這些制度落實的情況卻并不樂觀。
我們知道,“以文件貫徹文件,以會議貫徹會議,以報告貫徹報告,以講話貫徹講話”,這是“文山會海”現象的突出表現。解剖這些表現,我們認為,這實際上反映了一種干部工作思路上的問題,反映了某些人的一種工作狀態和精神狀態。這種思路就是:要重視某項工作,要表明自己貫徹某項政令,就得層層發文件,就得層層召集相關負責人會議。
只要會開了,文件發了,那就算是重視了、落實了。這種工作狀態和精神狀態就是:動輒喜歡人來得多、動靜大,喜歡在空話、套話、廢話甚至假話連篇的“八股式”報告中,在嚴肅認真、慷慨激昂抑或抑揚頓挫的宣講中,追求一種行政形式上的成就感、滿足感和領導形象效果。在某些人的眼中,工作就是開會,開會就是工作。而相應地,布置工作就是發文件,發文件就等于布置工作,二者是合而為一的。離開了開會和發文件,一些人往往就不知所措,不知道工作該如何開展。
因而,“文山會海”問題,說到底還是一個領導干部的政績觀問題。不難看出,這一政績觀的核心就在于干部究竟該對誰負責。
正是在上述意義上,我們說,對待“文山會海”問題,僅僅譴責和痛斥是遠遠不夠的,應當細細研究剖析其內在成因和條件,尋找其觀念層面的更深層次原因。相應地,要徹底治理消除“文山會海”,必須首先在觀念層面上獲得突破,重在轉變觀念,牢固樹立求真務實、執政為民的現代行政理念。
“臺上講得天花亂墜,臺下聽得昏昏欲睡”、“不勝其煩,不堪其擾”,“文山會海”弊端很多。我們期待著在新形勢下,廣大領導干部在觀念上能夠實現新的飛躍,早日從“文山會海”和“公文旅行”中解放出來,把省下的錢花在辦實事上,把省下的時間用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以更好地推進我們的事業。
【來源:工人日報;作者:郭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