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六朝古都南京,朋友說,有一新景觀不可不看。于是登上長江邊的獅子山,但見一座巍峨壯觀的仿古建筑立于山巔,名曰:閱江樓。好不氣派!而且,一篇《閱江樓說》,更是洋洋灑灑,古風(fēng)宏論,文辭斑斕,作者竟是明朝大儒。樓是新建的,記卻是六百多年前寫的,豈不怪哉?
這閱江樓,說起來該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遺愿”了。朱元璋平定天下,建都金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覺得功高蓋世,得搞一個紀(jì)念碑式的“形象工程”,傳之后世。
一座岳陽樓,一篇《岳陽樓記》,名傳千古。這很讓朱元璋動心,于是他打算建一座閱江樓,地址就選在獅子山上。他想,登斯樓也,望浩浩蕩蕩長江東逝水,閱古今,覽萬里,何其雄哉,何其偉哉!
樓還沒建,他就急著下詔舉行作文大賽,讓群臣都來學(xué)范仲淹寫《閱江樓記》,他自己也帶頭揮毫。自學(xué)成才,老朱好歹也是個“四六句”作家了。最后經(jīng)評比,他兒子的老師宋濂得了第一名。“詔建樓于巔,與民同游觀之樂,遂錫嘉名為閱江樓云”,這篇頭名作品后來被選進(jìn)了《古文觀止》。
然而,樓記寫好了,朱元璋卻一直在夢游,紙上談樓,遲遲沒有動工,直到他死去。明朝二百六十年,后代也沒有人去實現(xiàn)他的這一遺愿。什么樣原因?就一個錢字。
朱元璋是窮人出身,要過飯,當(dāng)過小和尚,知道民間疾苦,加上國家初定,百廢待興,用錢的地方多著呢,哪有多余的錢去搞什么“形象工程”?他執(zhí)政三十余年,也沒最后下這個決心。
要說他一點辦法也沒有,也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全國的稅收都在他口袋里。秦始皇剛坐天下,不是大修長城的同時,又建阿房宮嗎?可見朱元璋這個皇帝還是明智的,要不,一個窮光蛋能開創(chuàng)幾百年的基業(yè)?
朱元璋想修樓而沒有修,他都干什么啦?朱元璋沒有游山玩水,而是起早貪黑忙政務(wù),批閱奏章,建章立制,整頓文風(fēng),提倡寫短文。他也沒有享樂腐化,生活很簡單,反對鋪張浪費,嚴(yán)罰貪官污吏,鐵腕手段,殺貪官數(shù)以萬計。
朱元璋打仗可以與唐太宗李世民齊名,治國也不在宋太祖趙匡胤之下。他沒有為自己建起形象工程,樹碑立傳。可六百多年后,一位著名的歷史學(xué)家,就是那個寫了《海瑞罷官》的吳先生,專門寫了一部《朱元璋傳》!
今天南京人修建閱江樓,當(dāng)然不是為了老朱的什么“遺愿”,犯得著嗎?只不過是借個名頭大做文章,搞個新景點,招攬游客賺錢罷了,功過是非與老朱無干。
至于現(xiàn)在一些人,為官一任,建樓一方,大興土木,把官衙修得巍峨壯觀,富麗堂皇,如宮殿一般;大搞形象廣場,華燈齊放,進(jìn)口花草,移植參天古樹,耗資動輒以億計!反正花錢比掙錢痛快,先風(fēng)光風(fēng)光再說。
“奚止閱江夫長江而已哉”。宋濂說得好,閱江樓上,豈止看到萬里長江而已。建都金陵的六朝,不僅偏據(jù)一方,而且均屬短命。“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唯有后來的明朝,一統(tǒng)江山,歷世二三百年。其中的緣由值得玩味。
文章來源:香港《大公報》 文/元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