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18日電 《中國青年報》今日載文指出,再也沒有像樣兒的理由,能給悲慘下跌的股市一個合理的解釋了。于是,在2005年的今天,解決股權分置試點啟動,成為決定股市命運的“最后一根稻草”。
“已經山窮水盡了”,經濟學家韓志國表示,如果再不著手解決股權分置問題,中國股市可能就真要垮掉了。他說,“這可能是結束熊市的惟一出路,也可能是最后一搏。”
其實,對于解決股權分置,多年來韓志國有太多的遺憾。他認為,2001年股指在高點時“時機最好”,當時A股股票平均價格約12元,可惜當時搞了一個“市價流通”,根本沒考慮流通股股東的利益;2004年“國九條”出臺提出保護公眾投資者的利益,政策環境大好,出現了長期熊市中難得的反彈勢頭,市場人氣旺盛,平均價格7元,是一個“次好”的時機,但錯過了;今天,A股平均股票價格只有5.5元,股指連創新低,人氣渙散,市場呈現全面頹勢,本來就缺少資金,現在的價格回旋空間更小了。
“說實話,解決股權分置的時機非常不好,可還有別的選擇嗎?”韓志國反問。
股市生與死的懸疑,最終系掛在股權分置試點這“最后一根稻草”上。即將推出的試點,是否真正考慮到流通股股東的利益,能否真正給市場帶來信心從而帶動一輪牛市出現,市場各方都在靜觀其變。韓志國認為,股權分置試點必須滿足三個條件:政策層面有強大的爆發力,要給市場巨大的想像空間,題材選擇上有足夠的擴散效應。“如果活不了,就要死掉了”,他說,“中國股市現在就面臨著非此即彼的選擇。”
預期決定一切。龐大的非流通股存在,使中國股民總擔心它們有一天會像洪水般涌出來,將既有的游戲規則徹底沖垮。現在,解決股權分置試點的啟動,則是一個要明確“開閘放水”的信號,“保護公眾投資者利益”的承諾,則可能意味著一筆補償金。
然而,未來仍然充滿著不確定。“真正的試點出來,也不一定是利好”,民族證券資深分析師徐一釘認為,在“分散決策”的原則下,1000多家上市公司自己設定方案,這中間靈活性很大,從經驗上看,作為中小投資者的流通股股東能得到“理想補償”的可能性很小。“不排除會有更糟糕的走勢,如果最終人們發現‘試點’不過是又一次‘圈錢’。”
上周最后兩個交易日,因為寶鋼股份推出100億元規模的增發方案,市場在擴容壓力下再次下挫,解決股權分置試點引發的利好效應被迅速“抹平”。2005年注定是解決股權分置的“元年”,但還無法確定這是不是中國股市一個全新的開始。(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