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國際輿論對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與日本首相小泉的會談給予了積極的評價。外界表示,中日雙方正爭取結束爭端
本刊特約撰稿/聯慧
“作為一個在日本的中國人,看到相關的報道后,我覺得非常痛心。”日本僑報社社長段躍中這樣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他的話語中帶著深切的擔憂。
段躍中指的是中國國內對日情緒和一些過激行為,特別是通過日本媒體的報道在日本所引發的一系列反應。
4月20日,日本警方逮捕了一名在中國銀行橫濱分行前投擲燃燒瓶的男子。名叫川邊克的40歲男子是日本右翼團體的成員。他在供述中聲稱:“我對在中國發生的事情非常反感。”
據日本警方統計,從4月9日到20日,日本國內針對中國大使館以及與中國相關設施的不法事件,在12個都道府縣已經發生了多件。其中包括針對大使館、領事館,以及針對中國在日企業、語言學校和民間設施等,除了用郵寄刀片、金屬片等方式進行威脅外,還發生了抵制中國餐廳的事件。
不和諧的聲音
在中日關系的這些不和諧聲音中,傳來了許多正常的文化、經濟交流活動被迫暫時中斷的消息。
4月23日,東京大學校長小宮山宏宣布,因為“考慮到目前的形勢”,被迫推遲與北京大學聯合舉行的、原定有3000多人參加的校際交流活動。
4月25日,日本國土交通省表示,來自中國境內的旅游者數量銳減,預計僅“五·一”期間來日本觀光的人數就將減少3%~5%。
即使是遠在日本南端的鹿兒島,也沒能擺脫這些干擾,原定7月在中國上海和蘇州舉行的“青少年海外交流事業”被迫中止。中國東方航空公司從上海直飛鹿兒島的專線,也從一周三次航班縮減為一周一次,預定的機票量銳減。
“經濟交流和青少年文化交流因受到了影響而停滯不前,非常令人遺憾,”4月22日,當地的《南日本新聞》社論這樣評價道,“與中國的青少年海外交流事業始于1995年,已經有1417人參加過,一旦被迫停止,這種風波的負面影響甚至會殃及下一代”。
這場風波顯然也波及到了一些準備向中國市場進軍的日本企業。卡西歐公司決定暫時中止4月底在上海召開的電子字典新產品發布會。麒麟啤酒則宣布把在東京總部召開的中國市場新戰略發布會延期。
段躍中把這段時間在日本親身經歷的一些事件,陸陸續續上傳到了日本僑報社的網站上。他還專門設立了一個叫“中日公論”的欄目,把一些頗有見地的言論放在了上面。
“我希望盡可能地為中日交流做一些事情。”段躍中說。
“有良知的日本人和中國人都應該明白現在中日關系所處的苦澀境地。”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木下俊彥在這個網站上寫下這樣的文字。
在木下看來,在兩國關系緊張的處境中,最為艱難的是中日兩國為數眾多的留學生以及有過留學經驗的人,“他們把中日關系的日益發展作為自己的夢想,到對方國家去留學;但現在卻被迫處在兩個國家對立的夾縫中,痛苦地呻吟。同樣,受到沉重打擊的還有中日雙方進行經貿合作的企業。”
兩國需要政治家的智慧
“以中國大使館和日中友好團體為目標的犯罪事件在日本各地相繼發生,在日中關系最驚險的時刻,這是企圖以暴力來進行報復嗎?”4月2日,日本《朝日新聞》的社論,讓讀者感受到了不斷升溫的緊張事態。
就在日本不少媒體發出呼喚理性的聲音之后,兩國政府也采取了理性的措施。
4月19日,日本國家安全委員會委員長在會見記者時表示,已經要求各地強化對中國大使館和中國相關設施的警戒工作。
4月20日,日本官房長官細田在會見記者時表示,對于日本國內這些破壞中國相關設施的事件,“將針對各自的案件,嚴肅查處,正在和中方商討恢復原狀等事宜”,并明確表示出對中國大使館受損害等案件給予一定賠償的意向。
關鍵時刻,中日兩國之間的對話依然暢通。
4月23日,在印尼雅加達舉行亞非峰會期間,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日本首相小泉會晤,兩國政府決定將以該日舉行的中日峰會為基礎,繼續并擴大高層次對話,以防止兩國關系繼續惡化。其中包括:5月6日及7日在日本京都舉行的亞歐會議(ASEM)外長會議上,日本外相町村信孝將與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舉行會談;5月19日,小泉將在愛知世博會中國日之際,與訪日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儀舉行會談;日本外務事務次官谷內正太郎與外交部副部長戴秉國之間的首次綜合政策對話也將于近期內實現。
國家間關系是人際關系的集合
日本共同社國際局的記者古田康雄會說一口流利的漢語,曾經在中國生活過,對中國的情況相當了解。他論述中日關系熱點問題的一些文章也經常見諸于日本一些頗有影響力的媒體上。
“日本和中國都是對方最重要的貿易伙伴國,已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產業結構。排斥甚至抵制對方的產品,無異于排斥自己一樣。”談起一些抵制對方國家商品的行為,古田的調侃里似乎又帶著些許嚴肅,“這就好比要把中國產的DVD機、數碼相機和筆記本電腦中,日本生產的那些零部件取出來扔掉一樣;而日本的所謂‘國貨’中,索尼和松下的很多高科技制品也是在中國生產的。我們這些日本人的周圍全是中國生產的商品,甚至連很多墓碑都是從福建省進口的。如果要排斥中國產品的話,豈不是連祖先的墳墓都要破壞了,這不是很荒唐嗎?”
玩笑過后,古田語氣堅決地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清醒地認識相互間的依存關系,采取理性的行動,才不會對彼此的經濟產生不好的影響。”
對于古田這樣的中國通來說,他的視線中并不局限于中日關系中一些表象性的問題,“這次的事件讓我最擔憂的卻是,1972年以來所建立的中日友好的寶貴財產,會不會因這些年來接二連三發生的事件而受到沖擊呢?小泉首相對靖國神社的參拜和反日事件的發生,無疑都傷害了相互民眾的感情。中國和日本作為今后東亞的競爭對手,在‘友好’與‘敵意’之間的搖擺狀況將會繼續。中日關系目前正面臨著1972年以來的最大危機,兩國的領導人、政府、學術界、媒體和普通的國民都應該對此有清楚的認識,才能防止事態的惡化。”
關于中日關系的未來發展,古田表示自己還是很有信心的,他說,自己所在的共同社也吸收了不少中國的留學生,“最重要的還是要通過中日兩國國民的交流,來多交朋友。”
古田舉例說,在提到中日關系中的一些問題時,不要泛泛而談中國人,而是要具體到“小王”;也不應該泛泛而談“日本人”,而是要具體說“古田”,這樣相互之間就更好理解了。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是就像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集合一樣,“如果和單獨的一個一個的日本人建立了信賴和友情的話,在向日本餐廳投擲石塊時,就會想到‘如果那個日本朋友看到了的話,會怎么想呢’。這樣的話,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自律的心理了,一些辱罵性的語言也就說不出口了。人們之間的交流增加,不僅會增進個人之間的關系,還會極大地改善國民之間感情的惡化。”說到這里,古田臉上浮現出了一絲笑容。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