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20日電 《上海證券報》今日載文指出,近一段時間以來,國外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再度攀升。在4月份,美國參眾兩院先后以不同的形式指責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而在剛剛閉幕的《財富》全球論壇上,人民幣的匯率問題更是熱得燙手。就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的巴曙松副所長和社科院金融所國際金融室的曹紅輝主任談了他們對匯率問題看法。
美國找錯了"替罪羊"
巴曙松認為,美國希望其他國家的貨幣升值以緩解美元的壓力,這正是美國極力促使人民幣升值的根本原因之一。2004年美國的貿易逆差已經超過6000億美元,占到了GDP的5.5%,而且這種趨勢還會繼續。美國的政治家似乎認為,通過促使人民幣升值,就可以緩解美國的經常賬戶逆差,因為在歷史上美國就有過類似的"成功"經驗。在里根時期,美國同樣遇到了財政赤字和貿易赤字的雙重壓力,但是最后通過"廣場協議",迫使其他國家尤其是日元大幅度升值、美元大幅度貶值解決了這一問題。所以看來這一次美國是想故伎重演。不過我覺得他們似乎找錯了"替罪羊",即使人民幣升值也不能扭轉美國的貿易格局。
匯率改革重在機制而非水平
曹紅輝指出:人民幣匯率水平不應成為政府重點關注的對象。雖然不排除它某些時候存在某種程度的低估現象,但它還遠沒有損害中國和周邊地區的經濟增長和金融穩定,沒有受到人為地操縱來從貿易對象國那里獲得好處。因此,如何讓它以適當方式及時反映實體經濟和金融發展的基本面才是關注的重點。選擇適當的制度維護人民幣的基本穩定,才是中國政府的主要職責,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才是解決人民幣匯率問題的關鍵。
以中國的匯率決策邏輯和過程看,作為一個經濟大國,中國考慮的應當是通過匯率的主動調整和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來促進中國經濟的內部與外部均衡,控制外匯匯率風險。而且隨著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革全面推進,中國推出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條件已經基本具備。尤其是近年來,中國為擴大匯率浮動幅度已經進行了全面的充分準備,巴曙松表示。
調整應在力所能及范圍內
巴曙松:雖然我們不能確定中國何時調整匯率,但是至少可以確定的一點是,人民幣匯率的調整,主要是在考慮經濟運行的內部和外部的均衡基礎上決策的,同時在中國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與其他國家一起共同承擔國際經濟政策協調的責任。對于中國來說,在人民幣匯率制度的調整上,現在要做的是積極推進改革,為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幅度加大和人民幣匯率水平在"出其不意"的時候進行適度的重估創造條件。
曹紅輝也認同這個看法。他說,目前人民幣并不存在大幅升值的可能性。因此,要暫擱爭議,以"出其不意"方式適時實行固定的中心匯率制度,作為緩解壓力的過渡性制度,適當擴大浮動范圍,也許更符合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的實際狀況與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