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媒體聯系。)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結束大陸之行返臺已經一個多星期。從這一個多星期臺灣島內的情況來看,局勢似乎并不像人們預期的那么樂觀。無論是陳水扁先后發表的種種反反復復的講話,還是宋楚瑜返臺之后面臨的政治前途的困境,似乎都印證了筆者上周在本欄的分析,即陳水扁未來的策略走向,有其小邏輯和大邏輯之分;而目前出現的局面,正是其短期小邏輯的真實反映。
陳水扁反復和臺灣政局微變
陳水扁日前在與民進黨黨籍“立委”茶敘時表示,“主權”問題是不用談的,談越多紅線劃得越明,越講越無空間,連宋兩位主席赴大陸,就犯了這個錯誤。他還說,扁宋會、扁連會以及政黨領袖高峰會,一定會水到渠成,只要時機成熟,自然而然會促成,他不會為見面而見面。
陳水扁又說,臺灣目前只有三條路,一條是戰,一條是和,一條是拖;戰,民進黨有本錢嗎?拖,國際局勢與兩岸局勢,容許嗎?如果要選擇和,就必須要有智能與容忍。他稱自己的對手根本不是連宋,而是胡錦濤;他聲稱臺灣一定會贏,他“不會背棄、出賣臺灣,維持和解路線也不會改變”。
陳水扁的這些話反反復覆,讓人從各個角度都可以理解,再一次顯示了他的“變色龍”特性,實際上卻十分準確地反映了最近一周臺灣島內的政局微變,以及他本人所面臨的處境。
這一周臺灣島內政局的微變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十四日的任務型“國代”選舉,親民黨僅得到百分之六的選票,親民黨式微成為難以逆轉的趨勢;二是宋楚瑜在北京達成的“兩岸一中”的共識,到了臺灣卻變成“兩岸各表一中”,而且即便如此也難以為陳水扁所接受。在這種情況下,原先由連宋登陸而引發的大陸潮似乎出現退潮的跡象,也使人們對連宋登陸之后的兩岸關系走向抱更為清醒和務實的態度。
陳水扁的大邏輯
筆者上周在本欄分析認為,陳水扁的小邏輯意味著他在連宋登陸之后,不會很快予以積極響應,因為從任務型“國代”選舉到年底縣市長選舉之前,他依然需要來自深綠部分選民的支持,同時他也需要時間安撫綠營內部的極端勢力。當然,在這過程中,他將繼續觀望美國的態度。在這一基本態勢下,陳水扁必然會在極端和中間路線之間左右游移,尋找最適合他其時政治處境的定位。因此,深綠陣營的反彈、美國的態度、北京和美國以及國親之間達成的基本博弈格局,都將是影響陳水扁態度的因素。
依照大邏輯來看,陳水扁手中的籌碼幾乎已盡,而他作為機會主義政客留下政績的心理需求,卻將隨著任期屆滿的日益臨近而與日俱增。這里的關鍵,還在于未來北京和國親雙方能否與美國達成某種共識,以給陳水扁以實際牽制。
民親仍將互有所需
未來一段時間,陳水扁和宋楚瑜將依然互相需要:陳水扁需要宋楚瑜來制約泛藍,而宋楚瑜則需要通過將陳水扁拉回中間路線,來為日漸式微的親民黨找到一條出路。
問題是:扁宋會達成的所謂“中華民國為最大公約數”的共識,其實留下了一個極易察覺的漏洞,那就是這里的“中華民國”到底是指現在“中華民國憲法”所規定的包括大陸和金馬臺澎在內的“中華民國”,還是陳水扁心里一直想經“修憲”而達成的僅包含金馬臺澎的那個“主權獨立”的“中華民國”(亦即“一邊一國”)。但恰恰宋楚瑜一到大陸,就公開反對“兩國論”。另外,宋楚瑜在北京達成的“兩岸一中”的共識,與陳水扁原先的所謂正視“中華民國”存在事實的要求,相去甚遠。不過,模糊也有模糊的好處,這既可以成為陳水扁設置的陷阱,也可以是他走出窠臼的跳板。一切就看未來北京、美國和國親四方能否構筑一個有效的博弈格局。(摘自香港文匯報5月21日文章;作者:邱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