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24日電 據《深圳商報》報道,昨日在深圳舉行的一個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座談會上,專家預測,第二批試點公司可能在6月中旬,即在第一批方案順利通過股東大會表決后推出。
改革可能要經歷三到四個階段
對于股權分置改革的時間和過程,著名咨詢機構榮正咨詢公司董事長鄭培敏提出了三階段論。第一階段為試點期。該階段持續12-18個月,從剛啟動試點時選擇3-5家作為第一梯隊,到根據市場時機選擇10-20家具備條件的上市公司進行試點的探索。這個階段本身也是一個眾多方案試錯的階段,會有若干實踐證明較好的方案被運用于下個階段。
第二階段為推廣期。預計從2006年起的2-3年內,在一半以上的上市公司中,根據全流通總體原則逐漸全面展開全流通工作,監管部門會推動上市公司采用好的方法。同時,“新老劃斷”政策下新股將直接采取全流通方式進行首發。
第三階段為強制期。這是全流通最后完成的時間,是解決“困難戶”和“釘子戶”的時間。個別由于全流通改制博弈雙方期望值差距太大的個股,監管部門很可能公布強制性的措施(比如宣布在某年某月某日起直接全流通)或弱約束(如限制股權分置公司的再融資等)對股市“全流通改制”的“釘子戶”進行“限期整改”。
鄭培敏預計,在全流通試點啟動后的5年內,也就是大約在2010年以前,中國股市將全面消除“股權分置”現象,但這并不意味著非流通股都要減持或流通。
對首批試點進行反思
與會專家認為,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政策的出發點是好的,但首批試點方案低于預期:試點公司代表性不強;公司質量一般;補償幅度低于市場預期。
有關專家指出,股權分置試點推出后,市場對試點方案不認可,連創新低;基金重倉品種的“基石”動搖,價值投資理念受到挑戰;股市預期混亂,持股風險增大。另外,由于試點公司選擇不具有代表性,大股東的動機引起市場懷疑,即究竟是為了改善公司治理,還是想趁機套現;由于好公司補償少、差公司補償多,出現了劣股驅逐良股的現象,破壞市場預期。
專家認為,必須要對第一批股權分置試點方案進行反思:該如何選擇合適的試點公司?是否該制定大致統一的游戲規則?是否需要明確最低補償標準?是否需要明確改革的時間表?管理層該如何從行動而不是口頭上為股權分置改革創造良好條件?
有專家指出,要確保股權分置改革順利進行,管理層必須做出以下改進,即明確股權分置改革時間表;試點公司必須更具代表性,尤其要優先選擇大盤績優藍籌公司作為試點,帶動市場預期轉好;推出適當統一的解決方案,相對明確補償底線,減少市場預期不確定性,如考慮以凈資產或其它指標對上市公司分檔,統一規定分檔最低補償線;建立獎懲機制,對于不愿意全流通的公司要有制約措施,對于順利實施的公司要有鼓勵措施,如考慮與公司再融資資格掛鉤。
另外,股權分置改革不能“單兵推進”,而要抓緊推出改革配套措施,為股權分置改革“保駕護航”:改變對國有企業以凈資產為中心的考核體系,轉變為以股權股價市值為中心的考核方式;加快合規增量資金入市步伐;控制擴容節奏,減輕市場壓力;取消紅利稅;建立政府平準基金,擇機入市穩定股市。
第二批試點將很快推出
與會專家認為,中國股市已為股權分置付出了巨大代價,改革已經沒有退路,必須背水一戰。
此前幾大判斷與預測得到大部分應證的榮正咨詢董事長鄭培敏等專家在昨日的會上預測,二次試點的時間將在6月中旬,即在第一批順利通過股東大會表決后推出;試點公司數量8到10家。
鄭培敏認為,目前謠傳的第二批試點名單可信度極低,比如首批試點落選企業中的吉林敖東、遼寧成大、雅戈爾、廣州控股;5月17日傳說的安泰、用友、復星、邯鋼。因為,管理層已有不成文的規定,試點名單不能被泄露或出現股價異動。
投資者該如何應對
有關專家認為,對于二級市場投資者,要把握住以下幾點:在試點方案帶給市場的不確定性沒有明朗前,應以回避市場風險為主;要堅持價值投資理念,關注公司基本面,從國際化、全流通的視野出發,尋找估值合理的公司。
專家建議,對于基金等機構投資者而言,不要被動參加全流通“尋寶游戲”,而要主動加強與上市公司溝通聯系,通過積極影響股權分置試點方案,來創造新的價值。要通過尋找制度投資的偶然性,創造制度投資的超額收益。會議由榮正咨詢等單位舉辦。來自部分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基金、券商、創投等方面的代表參加了會議。(梁惠元)